第五節 個人理財規劃的過程(2 / 2)

①消費負債:如信用卡循環信用、現金卡餘額、分期付款等。

②投資負債:如融資融券保證金、發揮財務杠杆的借錢投資。

③自用資產負債:如購置自用資產所需房屋貸款與汽車貸款。

(五)省錢--節稅

在現代社會中,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用來支應支出,有所得要繳所得稅、出售財產要繳財產稅、財產移轉要繳贈與稅或遺產稅,因此在現金流量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所得稅,在財產移轉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贈與稅或遺產稅,也成為理財中重要的一環,對高收入的個人更成為理財首要考慮。包括:

①所得稅節稅規劃

②財產稅節稅規劃

③財產移轉節稅規劃(該項境外較多采用)

(六)護錢--保險與信托

護錢的重點在風險管理,在指預先作保險或信托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得到保護,或當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財來彌補損失。保險的功能為當發生事故使家庭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當時或以後的支出時,仍能有一筆金錢或收益可彌補缺口,降低人生旅程中意料外收支失衡時產生的衝擊。為得到彌補人或物損失的壽險與產險保障,必須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費,一旦保險事故發生時,理賠金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可取代中斷的工作收入,來應付家庭或遺族的生活支出,或以理賠金償還負債來降低理財利息支出。此外,信托安排可以將信托財產獨立於其他私有財產之外,不受債權人的追索,有保護已有財產免於流失的功能。包括:

①人壽保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失能險。

②產物保險:火險、責任險。

③信托。

實際上,在發達國家,個人投資理財不僅包括外彙、期貨、股票、基金,還包括綜合投資理財規劃服務、投資理財組合分析、所得稅規劃、婚前和婚後財產處置方案設計,以及養老評估等。因為在發達國家的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所有資產都存在著變數,特別是金融資產,其價值會隨著利率的變化而改變。因此,投資理財乃是一項頗具智慧的個人乃至家庭“事業”,要做好這一事業,就需要對資產進行合理分配,或通過金融理財師的專業指導,有計劃地進行科學投資。

在國內,據有關調查,如今10%的家庭占有40%的社會財產。這部分群體除了日常消費外,還需將剩餘財產進行投資。換句話說,個人理財需求已經存在,市場也在逐步形成。若在國外,一個人有了4000美元財產,就會找理財師幫助打理,使之發揮最大購買力。但國人顯然對此意識不足,特別在當前利率較低的情況下,有了餘錢的百姓,麵對市場上新的金融產品,大都無所適從。

此外,人們普遍認為投資存在風險,一旦虧了,還不如將錢存在銀行安全。但實際上,此時更需平穩心態,因為任何投資品種的收益與風險都成正比,收益相對高的品種,風險自然較大。畢竟即使是理財師,給予的建議也僅僅是個綜合分析,而非“保贏不虧”的法寶。

個人理財還將有一個更為美好的前景,相比現在會進一步“超脫”,足以打破現階段投資麵甚為狹窄的局麵。要想成功理財,就需謹記此條理念:投資理財是以投資工具為語言描述資本市場和外界的變化,描述得越準確,理財效果就越好。所以,投資理財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