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由於貧窮,讓我走向了彎路,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社會生涯。由於良心的發現,我又回到了原始的煤礦生活,可是我依舊改變不了對貧窮的感受和貧窮帶來的劇烈疼痛,那些日子我越來越習慣無聲,聲帶以在鄙微中萎縮,而我的一切都在孤獨中虛無。我像那城市的一片葉子,在季節的交錯中窺視著城市的秘密。我不敢產生願望,因為對於貧窮的我來說,願望的美好隻會加劇我的心靈痛苦……
故事中的小夥子,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習慣了貧窮的人,一個把習慣看作自然,看作應該的,被貧窮麻木了大腦的人。要想改變貧窮,永遠與貧窮說再見,那麼你就要先改變貧窮的習慣,不要等真成了習慣時再想著改變,因為那時已經晚了。
一個貧窮者,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
貧窮者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貧窮者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貧窮者的計劃如願以償,隻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貧窮者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就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貧窮者的計劃又如願以償的實現了,但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一隻雞時,貧窮者的理想徹底崩潰了。他想,致富是沒有指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地送種子來,赫然發現貧窮者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貧窮者當然一直窮著。
這個故事中的窮人,已經把貧窮變為他的習慣了,所以,他沒有擺脫貧窮,依然一貧如洗。其實,很多貧窮者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是,他們不能堅持到底。性格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成功。無法改變貧窮的習慣,那麼你將無法成功。
習慣,這個極易被我們視而不見的東西,是構築成功大廈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石。對習慣的熟視無睹,使我們麵對前方的目標時變得茫然無措,而之前為自己製定的成功大計也變成了一紙空談,我們也因此成了空想家。這也許就是“常立誌者”們難以“立常誌”的原因所在吧!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擺脫貧窮的道路?難道隻是因為對失敗的擔憂?或者,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缺乏智慧呢?還是我們的運氣不佳呢?究竟是什麼使得極少數的貧窮者能夠去做,成就了令人羨慕的事業,而空想家卻注定了一個又一個的失敗呢?
答案很簡單——是否重視習慣及是否養成了利於成功的習慣!如果你希望改變貧窮,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麼你就應該認識到——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