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共和逆流卷狂飆!袁世凱魂斷天安門(12)(2 / 3)

廣東在4月6日、浙江在4月12日又相繼獨立。22日袁世凱請段祺瑞出任國務卿,宣布恢複責任內閣製,一方麵表示對南方讓步,一方麵籠絡段祺瑞為自己出力。但是南方反袁勢力卻在5月8日由護國軍軍政府聯合了滇、黔、兩廣各省反袁勢力成立了以唐繼堯、岑春煊為正副撫軍長的軍務院,形成了一個以進步黨和西南地方軍閥勢力為主的反袁聯合戰線。這種聯合表明了這些地方軍閥和官僚政客照抄了辛亥革命的老辦法,要利用人民中的反袁情緒來獲取自己的權力。這樣,以反洪憲帝製為目的護國戰爭也在唐、岑諸人偷換內容的手段下宣告結束。在南北雙方僵持的局麵下,北洋軍閥中的地方實力派馮國璋、張勳、倪嗣衝召集一些尚未宣布獨立的省份於5月18日召開了一個南京會議,然而他們三人卻是各有目的:馮想利用這個會造成自己可以操縱於南北之間的一種政治勢力;張勳想做這個會議的盟主,為他複辟清室創造條件;倪嗣衝則完全是效忠於洪憲王朝。這個會議除了一些爭吵以外,沒有什麼實際作用。而在會議期間,5月22日四川陳宦宣布獨立,29日湖南湯薌銘也宣布獨立。陳、湯原來是袁世凱可靠的家奴,如今也叛而獨立,給袁世凱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袁世凱在29日宣布了帝製議案始末,企圖推卸責任;但是,一切已經無法挽救,獨夫的末日已經來臨了!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這個叛國、竊國、賣國的大強盜,在人民反對的怒潮中,既失歡於自己的主人,又受到敵人和黨徒的圍攻,尤其是遭到全國人民的普遍反抗。他雖然竭盡最大的“智慧”,用遍他所獨具的各種“政治機智”,但是一切終歸無效,他在萬眾唾罵之下,極度難堪地死去,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

護國軍之所以能達到去袁的目的,不是由於它的力量如何大和它的本身如何健全,而隻是因為這個行動配合了全國人民對袁世凱反動統治的憎惡和反對帝製的浪潮。當時反袁力量已在全國人民中間普遍地滋長起來;這主要是由於袁世凱倒行逆施所造成的殘破和困苦所致。在袁世凱反動政權的統治下,工農商各業均形凋敝。如1912年全國各種工業的職工總數是661784人,1913年為630890人,1914年為624521人,而至1915年則減退至619729人。農戶總數1914年是59402315戶,而1915年則減至46776256戶。荒地麵積則從1914年的19127萬餘畝增至1915年的22946萬餘畝。商業則由於“十裏一卡,二十裏一局,剝削留難,無所不至”而造成凋零衰敝,使“商人無生活之希望,而置諸死地矣。”對外又負債累累,據1916年9月30日北京日文《新支那》報所載《中國現在外債》一文所記,對英、德、法、俄、日、美、比等國所借外債為17190.6萬鎊,地方借款為1428.9萬鎊。內外交困,民生塗炭,致使人民存時日曷喪之感。

在各地蜂起的反抗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916年5月間在冀中一帶由“山北社”領導進行的長期反袁鬥爭的實際行動。山北社是河北易縣山北村因反對袁世凱政府丈量土地勒征稅收而發起的一個抗捐組織,由於他們所反對的事情正是一般民眾身受其苦的苛政,因此很快得到翼中十幾縣人民的響應,並且由反對驗契而擴大成為反對封建剝削的鬥爭,據《涿縣誌》載其事稱:

“五年,易縣山北社因抗雜捐,竟挾該縣縣長來涿,聲言赴京起訴。涿縣人民附合之,並乘勢將由涿試辦之經界局在事人員全行驅逐,遲則毆辱以隨其後。兩縣人民填塞街巷。嗣易縣電請保定道尹許元震來涿,會同駐涿之守備隊營長陳長青及本縣紳士尚廷弼等往返說合,其事遂寢。”

這次反抗鬥爭的情況,還在當時報刊上得到反映,如《大中華雜誌》二卷六號報道說:

“(民國5年)5月5日,直省各知事收捐納款,至為苛細。一般劣紳,從中漁利,人民頗有反抗之意。近日涿縣紛紛告變,聯絡淶(淶水)、廣(廣昌,今改名淶源)、定(定興)、固(固安)諸縣群起攻擊名處經界局,經界局人員聞風四竄,並每村每家各出代表一人,集於涿縣,共同來京,要求政府停止地捐果木捐及一切雜捐,懲辦營私舞弊之官吏,為數不下20萬人。易縣起因由於果木捐,涿縣起因由於包辦經界事宜雲”。

這次鬥爭的結果,終於迫使袁世凱下令“將近畿清丈和清查各事宜暫行停止”,將“各省有奉前令舉辦清丈清厘田賦者亦著一律從緩辦理。”6月間,袁世凱在人民反袁聲浪中死去,這個反抗活動中心並未因此停止,一直持續到8月間才漸漸停止活動。這次鬥爭雖在中間經過地主階級的破壞和軍閥政權的鎮壓,最後又因內部不一致而未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它終究表明了人民群眾反抗軍閥不甘緘默的態度。人民反抗浪潮正是袁世凱注定要失敗的根本原因。

(摘自《北洋軍閥史》)

主要參考書目

《中國百年政治風雲實錄》,餘詩銘著,紅旗出版社

《帝王陽宅之謎》,朱升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在重大曆史關頭》,宮力、朱地、陳述著,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

《走上天安門》,董保存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紅牆裏的瞬間》,顧保孜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張濤之著,作家出版社

《大雪壓青鬆――文革中的陳毅》,杜易著,世界知識出版社

《世紀抉擇――中國命運大論戰》,林衢主編,時事出版社

《1998中國白皮書》,張建華主編,經濟日報出版社

《百年春秋――二十世紀大事名人實錄》,王建文、張鳴主編,經濟日報出版社

《十五大以後的中國》,餘昌淼、李偉主編,人民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外交實錄》,張樹軍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經濟實錄》,張樹軍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文化實錄》,張樹軍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科技實錄》,張樹軍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美峰會解讀――合作還是對抗》,弘文編著,京城出版社

《美台關係重要資料選編》,梅孜主編,時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