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穀鍾秀
奉天:吳景濂
河南:李,陳景南 丁廷謇 張啟與 李載賡
山東:史澤鹹 於洪起 陳命官 彭占元 劉星楠
山西:李 素 劉懋賞
陝西:趙世鈺
湖南:彭允彝 劉 彥 歐陽振聲 覃 振
湖北:田 桐 劉道仁 胡秉柯 歐陽啟勳
安徽:胡紹斌 常恒芳 淩 毅
江蘇:楊廷棟 陳陶怡 淩文淵
江西:文 群 湯 漪 王有蘭
浙江:王正廷 殷汝驪 黃 群
福建:林 森 潘祖彝
廣東:錢樹芬 金 章 趙士北
廣西:鄧家彥 曾 彥 劉 崛
四川:黃樹中 李肇甫 熊成章
雲南:張耀曾 席聘臣 殷宇清
貴州:文崇高 平 剛
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審議長:李肇甫。外交審查長暫未舉。審查員劉彥、錢樹芬、劉星楠、吳景濂。請願審查長暫未舉,審查員李,劉懋賞、鄧家彥、曾彥、劉崛。法律審查長王正廷,審查員王有蘭、彭允彝、穀鍾秀、趙士北、平剛、湯漪、熊成章、張耀曾。財政審查長潘祖彝,審查員李肇甫、歐陽振聲、文群、殷汝驪、席聘臣、黃樹中。再參議院法已由本院議決谘送,其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載任委員分設法製、財政、庶政、請願、懲罰五部。各提任審查本部事件雲雲。此次所開尚係院法未經議決以前暫時規定,應俟本院移至北京後再行查照院法分部另舉,合並聲明。元年四月初六日等語。儀。虞。印。
袁不肯把陸軍總長一職給黃興,可是卻又不能不予黃興有一安頓,因為當時黃興的聲望,僅次於孫中山。袁遂於3月30日發布命令:“任命黃興為參謀總長。此令。”當時的參謀總長既無人事權,又無指揮權,純粹一個幕僚長,因此黃堅決請辭。其辭職電雲:“袁大總統命以興繼任參謀總長,已複電力辭。至兩江一帶軍隊,維持整理,刻不容緩,興縱懷歸隱之誌,斷不敢置經手未完事宜於不顧,以負我軍界同胞。已商請唐總理妥定辦法,務使南方各軍隊,布置得宜,各安其所。俟布置大定,始行告退,以遂初誌。”南方民軍麇集,如果不妥為安插,確實很難善後,黃興統籌負責,是最理想的人選。不過這個工作吃力不討好,黃興薄參謀總長而選擇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這也可見革命黨人勇於任事,不求名利的偉大襟懷。
袁世凱於3月31日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仍總轄南方各軍。留守府成立後,其組織和人事情況如下:
總參謀長:李書成,秘書長:陳鳳光,軍務處長:張孝準,參謀處長:歐覲文,政務處長:馬良,副官處長:徐少秋,總務處長:何成浚,軍械處長:曾昭文,軍需處長:徐桂亭。
留守府統轄的各單位及其主管是:
軍官學校校長:金永炎,入伍生總隊長:沈靖,四路要塞司令官:官成鯤,憲兵司令:茅7封,軍需學校校長:劉文藻,測量局局長:章煥祺,金陵機器局局長:賓步程,巡警總監:吳忠信,南京府知府:方潛。
4月14日袁世凱頒布《南京留守條例》,留守府直隸大總統,有維持南方各軍和南京方麵的責任。成立留守府的主要目的,在整編和裁撤南方各軍,同時又須顧及和保全革命實力。當時南京駐軍的番號,共有7個軍,26個師、51個旅。號稱30萬人,但編製不一,名號各異,情形非常複雜。一個師的兵力有1000人的,有幾百人的,師長們均自認為革命有功,日日奔走留守府,索餉索械,甚至使用手段勾引他師營連長來歸,下級幹部遂致朝秦暮楚,以士兵為個人資本。
黃興在留守任內編組了一支模範軍“第八師”,欲以這支部隊為革命基幹。第八師由趙恒惕所部和廣西巡防軍合並改組而成,本擬派趙恒惕為師長,因為需要敷衍北方,所以改派馮國璋的女婿陳之驥為第八師師長。
參謀總長一職黃興既堅決不就,袁又欲以之予南京衛戍司令徐紹禎。徐是個好好先生,也表示不就。袁乃請副總統黎元洪兼任,黎雖答應,卻不肯離開武昌,於是黎便在武昌遙領副總統和參謀總長。陳宦則以參謀次長職代行參謀總長職務。
5月1日,參議院改選議長,選吳景濂為議長,湯化龍為副議長。2日,唐紹儀總理率領內閣各部總長列席參議院,報告自己的政見。
唐紹儀以閣揆身份首先致詞。他說:內閣將遵照袁大總統的施政原則――建議從穩健入手,措置以實事為歸。今後施政將分別緩急先後,第一,軍民分治;第二,裁兵,簡練精兵;第三,清朝與各國所簽訂的條約,均將切實遵守;第四,改良法律,建立獨立的司法製度;第五,普及教育;第六,統一幣製,整頓金融;第七,振興實業,發展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