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革命首義武昌城!龍氣黯然天安門(20)(3 / 3)

在大變亂中,清的皇城全部由禁衛軍負責保衛,防守頤和園、地安門、東華門、西華門各處。由於防衛得力,使甫告退位的清皇室未受到騷擾,連清王公奕?、載灃、載澤、載洵、載濤的府第均未受驚。禁衛軍由於在這次變亂中恪盡職守,於是上書袁世凱,願入京護衛總統,請袁把所有在北京的軍隊全數調出,改由禁衛軍接替。禁衛軍雖然由馮國璋統率,可是這支軍隊原本是宣統父親載灃所建立的,其任務在於保衛清皇室。如今清皇帝退位不久,北京竟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作亂的軍隊又是袁的嫡係部隊,奉職最勤的卻是清的禁衛軍,對袁來說實在是一個大諷刺。所以禁衛軍的這個請求,袁是不會接受的,隻是象征性地調派一隊來京,禁衛軍因之很不滿意,再上書給禁衛軍軍統馮國璋,請調全部禁衛軍入城捍衛,並謂如有差失,願扣全軍餉銀。馮得書深怕該軍擅自行動,乃親赴該軍駐地西苑,嘉勉和撫慰一番,並阻止其擅自行動。

3月2日袁麵諭段芝貴轉知各軍隊,凡未附和兵變剽掠者,不論官弁兵丁,每名各賞銀二十兩,其後又加發禁衛軍和毅軍餉銀一月,巡警因維持地方有功,賞餉半月。馮國璋則獎賞禁衛軍兵士,每名一個戒指,上刻名譽二字。珠寶市大柵欄的富商,因為在這次變亂中未受禍害,乃備銀二千兩及酒肉等物送至毅軍軍營,以表謝意。

民間團體以紅十字會為首,集議商討救濟事項,救死扶傷,不遺餘力。

北京兵變時東交民巷的使館區立即戒嚴,各國士兵荷槍實彈布防。3月2日駐北京各國公使齊集英國使館,開會商討應變步驟,有謂“中國現況和庚子年相同,已沒有能力維護秩序,各國必須自行設法”雲雲。

經過這次會議,便產生了幾項行動:

一、日本急調在煙台的軍艦前來大沽,俾溝通北京、天津、大沽及國外的電訊聯絡。各國關於軍事上的消息,皆用意大利使館的電台傳到黃村,由黃村轉大沽。

二、各國緊急抽調軍隊來京,每一國以200名為限。

三、組織國際兵團,由各使館抽調武裝人員700名,於3月6月上午10時在英領館集合,巡察北京街市,以維持北京城局勢。3月3日這天洋兵從長安街出崇文門繞外城一匝,自正陽門返回東交民巷。

迨天津、保定兵變,於是各國又紛紛派兵前往天津和保定,因之北京、天津、保定三地,外國兵車往來不絕於途。3月3日美兵到京150名,5日日本兵400名到京,英國則由北京派出武官4名領兵800前往天津,又由天津調兵30名押解子彈70餘箱及其他軍用物品來北京,德國則由青島調兵百餘名至京,其他各國亦日日有兵運來。保定、正定均有洋兵沿路巡邏,天津所駐洋兵甚多,尤以日本兵最多,軍糧城、北塘、山海關、開平、唐山均有外國重兵駐紮。

各國使館對於各國僑商、僑民的生命財產最為關心,變起時便致書袁世凱,請求保護洋商生命財產。北京崇文門內北至總布胡同口,以日本商業為多,3月2日起,凡日本商店均有日兵2名,荷槍守護。英使館則派專員乘車至天津各處訪問僑民。德使則派兵20名前往直隸井陘保護煤礦。外交團在給袁的公文中並質問袁是否繼續清朝所締結的各項條約。袁乃分函答複各國公使,其內容為:(一)力阻各國分別調遣軍隊來京;(二)強調京師現已平靜,此後決無意外之虞,以及自己如何盡力維持現狀;(三)力陳此次兵變決不影響國際關係,所有清朝過去所締條約均將承認與信守。

3月4日袁特派顏惠慶、富士英、曹汝霖等前往東交民巷,分赴各國使館慰問,並致謝各國軍隊協助彈壓。同時並有照會給各國使館,對此次兵變表示愧歉,並申明今後決不會再有意外,若萬一有變,損失外人財產,均由袁負責賠償一切損失。此外並派趙秉鈞、薑桂題、烏珍、曹錕、王占元等剴切曉諭部下,對於洋兵入京不可敵視,應互相友愛。更電民政部出示曉諭商民,勿相驚憂。

袁世凱於4月6日發表告各軍書,情文並茂,特抄錄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