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資料統計表明,我幽現有電視台達684座,衛星地麵站54000座,電視人口覆蓋率達82.4%。現在,我國居民擁有2億多台電視機,每天有7—8億人收看電視。電視已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也是世界上一個電視大國。但是,目前的電視人口覆蓋率離中央的規劃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還有較大距離。根據中央規劃:到本世紀末,在我國要建成中央與地方結合、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城鄉並重的現代化廣播電視宣傳網,使我國在廣播電視事業方麵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實現這一目標,農村將都能收到中央的電視節目,縣、鄉兩級廣播電視將充分發揮廣播電視整體功能和效益。到那時,我國廣播電視的人口覆蓋率將達到90%。
要達到中央規劃的本世紀末電視人口覆蓋率90%的目標,單靠中央電視台覆蓋有困難。擴大覆蓋率製約因素很多。特別是現在未覆蓋地區全是農村。在農村擴大電視廣播網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攤子大、戰線長、任務重、困難多,情況複雜,涉及麵廣,單靠廣播電視部門是不行的。農村經費短缺,人員文化素質較低,都是不利因素。加之,農村地區還受頻道資源的製約,功率小的電視差轉台發展雖然很快,但是鄰近幹擾增多,收視效果較差,將來頻道選擇更為困難。
1993年,廣播電視部專門召開了擴大電視覆蓋率會議,確定了發展電視事業的主要原則,即: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渠道,根據不同情況,實行國家、集體、個人共同負擔的做法,堅持“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在發展戰略上,沿著“天上衛星,地上有線”的方向發展。這就保證了電視人口覆蓋率穩步快速提高。
第一,發展衛星電視傳送。衛星電視覆蓋麵大、信息傳播質量好,建設周期短,綜合經濟效益好,是大麵積覆蓋的最實用、最有效的辦法。我國自1985年開始采用衛星電視手段。1988年發射了東方紅2號甲1和東方紅2號甲2兩顆通信衛星擔任電視傳輸任務。1992年又購買了美國的“太空網1號”衛星,即中星5號衛星,接替壽命到期的甲2、甲1兩衛星,擔任中央電視台3套節目和川、藏、新、魯、浙等省電視節目傳送工作。該星覆蓋了整個大陸和沿海島嶼,可使用到1997年。這補足了我國空間通信資源的暫時不足。我國研製的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是新一代大容量三軸穩定衛星。它於1994年6月發射,將滿足今後10年通信和廣播電視的需要。它將把以前中星5號、亞衛1號承擔的任務完全接轉過來,可容中央電視台和省市電視台15—16套節目。
第二,發展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節目傳輸具有容量大、技術性能好、不占用空間頻譜資源,抗幹擾、多功能服務的優點。有線電視係統自1964年準備,1973年起步,到1993年6月底,已有有線電視台611座,全國有線電視用戶2000萬戶,占全國總戶數的10%,成為電視傳播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采取國家負擔、用戶交費、有償服務的方式,近年發展極快。這也擴大了電視人口覆蓋率。
第三,調動中央和地方、集體和企業各方麵的積極性,全麵啟動,擴大電視人口覆蓋麵。以北京為例,1994年9月26日,北京山區電視覆蓋工程竣工。該工程投入430萬元,新建、改建轉發站203座。該工程在北京地區使中央電視台的覆蓋人口新增5萬,北京電視台的覆蓋人口新增21萬;使中央電視台人口覆蓋率由原來的97.4%提高到98.1%,北京電視台的人口覆蓋率由原來的96%提高到98.3%。
第四,發展電視新技術。我國廣播電視目前科技更新的重點是節目製作逐步向全數字化係統過渡。數字化記錄方式適宜長距離傳送和多次複製,新建電視台將盡量采用數字化記錄係統。這也是擴大電視人口覆蓋率的新興力量。
(劉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