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來(1 / 2)

朱元璋其實眼下麵對的壓力非常大,東西兩方的敵軍,不論是張士誠,還是陳友諒都不是他一口氣能吃下的。

其中尤其是陳友諒,簡直就是壓著朱元璋打,甚至可以說打的朱元璋損兵折將,直接抬不起頭來。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損失一些知名的戰將。

應天本身,都產生了對陳友諒的恐懼心裏。

甚至連朱振本身,都認為陳友諒這個人,非常有能力,擱在裏,那肯定是妥妥的大反派。

但是眼下不論是國土麵積,還是爵位,都比朱元璋要強許多的張士誠卻敏銳的發現了不同點。

那就是東西兩方對朱元璋的夾擊已經逐漸到達了極限。

但朱元璋卻在戰爭中越走越強。

張士誠仔細反思了一番之後,就會發現朱元璋這支力量,與之前自己麵對的北元勢力,是完全不同的。

北元看似麵積廣闊,兵強馬壯,甚至還占據著朝廷大義的局麵,全天下願意為大元效死的讀書人很多很多。

但是北元朝廷,上君主不修德政,難以把持朝局,下官員貪腐,不管黎民死活。

這樣的朝廷看似強大,其實隻是個空殼子而已,隻要有人站出來,就能輕而易舉的把他的虛張聲勢給敲碎。

而朱元璋就完全不一樣了,朱元璋看似沒有大肆擴張領土,但是他每得到一塊土地,就拚命的去搞建設,恢複民生。

別的地方,或許難以了解的詳細,但是淮安卻在很多區域對外麵是開放的。

淮安在朱振的建設下,都成什麼樣子了?

可以直接參與國戰,一場戰鬥幾乎屠盡了一國的精銳。

這隻是一個行省,若是朱元璋不顧一切代價發動戰爭,這天下還有誰是他的對手?

相較之下,不論是自己,還是陳友諒,其實都隻是人口多一些,兵員多一些而已,實際上完全不具備持續戰爭的能力。

在這場戰爭中,那是妥妥的越打越弱。

一旦這個僵局被打破,戰爭走向拐點,陳友諒覆滅,江南再無朱元璋的敵手,自己該怎麼辦?

張家該怎麼辦?

若是放在之前,張士誠或許可以高枕無憂,畢竟國土狹小的朱元璋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但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朱元璋的體量,想要吞並自己,簡直是輕而易舉。

甚至不需要朱元璋手下的大軍征伐,單憑朱振在安南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淮安一省就可以把自己打的落花流水。

看似大家都在打仗,但是人家的內功已經修煉到了極致,已經到了一拳就能打死自己的地步了。

而自己這一邊兒,別說是官員墮落腐化,自己也差不了多少。

他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完全沒有底氣跟人家打。

所以張士誠綜合考量之後,這才與朱振相見。

目的就是為了借助朱振之後,向朱元璋表達自己的善意,自己沒有心思跟他繼續爭雄爭霸去了,至於將來,是繼續列土封疆也好,還是入朝為官,成為人質也罷,我張士誠接著就是了。

真的是聰明人啊!朱振自然不會認為張士誠是實在人,能夠在亂世之中活到現在,哪個不是心狠手黑之輩。

這廝說他有心降服於朱元璋可能是真的。

但是起碼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在前線與朱元璋對抗的士兵,已經非常疲憊了,他需要時間來休養生息。

他現在非常想將自己從戰局裏抽出來,讓朱元璋一心一意的去打。

而朱元璋你說開心也好,不開心也罷,這般兩線作戰,肯定是他不想看見的,既然張士誠願意退縮,他不光相信不相信,都肯定會暫時熄火,選擇去對付對他壓力最大的陳友諒。

隻有滅掉了陳友諒,才有可能完全統一江南。

而這也恰恰是張士誠想要看見的。

因為陳友諒那裏是容易滅掉的,朱元璋跟張士誠打一場,輕一點說自己損兵折將,重一點那就有可能元氣大傷。

而那時候,好一點的時局是自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最差的結局也是自己又讀了一段休養生息的機會。

這個老鬼很聰明啊!再次回到淮安。

已經是秋天了。

一場秋雨一場涼乃是題中之意。

岸上一片一片尚未來得及收割的蘆葦已然枝葉枯黃,在瑟瑟的秋雨中滿目淒涼。

濕涼的水汽被秋風迎麵吹來,一股陰冷的氣息在骨子裏引起戰栗。

這就是初冬的江南,陽光明媚時美景處處嫵媚嫣然,冷風乍起陰雨綿綿的時候,卻有著比之北方冷冽如刀不遑多讓的陰冷……天黑得很快,在口岸的時候尚能見到兩岸的瑟瑟秋景,等進了內河,已然一片昏暗,天地茫茫。

船隊就在陰冷的秋雨中悄然駛入軍港,幾乎未曾吸引任何注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