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張家雙壁(1 / 2)

比起務實寡言的茹太素,比起一心為民的方克勤,楊勳的性格有些陰柔,做事情也缺乏規矩,但是卻最受朱振的喜愛,僅次於對朱振不離不棄的張大舍。

因為這個楊勳實在是太好用了。

莫要怪君主重用奸臣,實在是奸臣很多時候比忠臣好用。

朱振僅僅是一個眼神,楊勳就領悟到了朱振的意思。

煮鹽是張家最大的生意,朱振搞出這麼一個鹽場,張家如何會不關注?

雖然事實上,各家對於朱振揚言的每年超過百萬兩的利潤持觀望的態度,認為他隻是信口雌黃,但是從朱振的能力分析,世家還是相信幾十萬兩的利潤還是有的。

不過,如此一來,張家的煮鹽生意勢必會受到巨大的衝擊,最為明顯的便是,海鹽的產量激增,必然導致海鹽的價格大幅度下跌,張家如何能夠穩坐釣魚台,無動於衷呢?

淮安目前的穩定其實很脆弱,大家都不懼怕張家真刀實槍的做一場,但就怕張家在背地裏捅刀子,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在淮安這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各家族之間的聯姻、結盟、師徒關係使得淮安的關係盤根錯節、同氣連枝,短短幾天之內,朱振在淮安重新打造鹽場,改進舊的曬鹽的方法的消息就已經開始在淮安瘋傳,甚至開始傳向整個江南。

最後導致整個江南都開始震動起來。

元末義軍氣勢洶洶,其實商人們的生意也是曆史上做的非常大的時候。

自從傳說當中的宿沙氏開創用海水煮鹽,史稱“宿沙作煮鹽”以來,“取鹵燃薪熬鹽”的煮鹽之法便世代傳承,是時下最重要方式。

曬鹽這種方式已經出現了許久,但是卻因為條件限製,一直難以廣泛推廣。

因為沙灘真的不適合曬鹽。

可現在朱振居然說改進了曬鹽法,比之前的方法要強很多。

若當真如此,可謂給那些以煮鹽為業的家族重重的一擊!於是乎,當朱振的鹽場“招股”消息放出,並且遍邀淮安各大世家之後,幾乎江南大大小小與海鹽有牽扯的家族全都派人前往朐縣打探虛實。

哪怕不能從朱振的手裏分一杯羹,也得弄清楚來龍去脈……熱火建設中的朐縣,頃刻間世家雲集。

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張家的。

張家對於朱振的此次找分包商的行為,非常重視。

派來不少優秀的張家子弟。

為首之人,就是目前在張家威風直蓋張素卿的張素公。

張素卿和張素公之間感情甚好,但平素並不住在一起,這一次朱振在淮安崛起之後,張素卿便不願意過分與朱振對抗,相反張素公在這件事情上卻一直非常堅持,也漸漸得到了家族的重視。

不過張素公並未因自己的崛起,而對自己的兄弟也絲毫的輕視,甚至兄弟之間的感情卻越發的和睦。

因為張素公心裏清楚,一旦自己出了問題,張素卿便是自己的乃至家族的退路。

甚至張素公不止一次與張素卿提起,一旦因為自己導致家族出現大麻煩,那麼請張素卿一定要提著自己的人頭去投奔朱振。

自連雲港溯流而上,直奔朐縣,傳輸緩慢,張家子弟站立在船頭之上,眺望著兩岸的景色,岸上平坦的地段全都被平整,一座座成排的紅磚、青磚的瓦房拔地而起,工匠們來回穿梭,在官員的指揮下,辛苦勞作,不時傳來一陣陣呼喊聲。

“自從進入連雲港,這形勢便與之前大有不同。

雖然論出身,這朱振八輩子也未必比得過我們,但是論才華,我們卻不得不服氣這位伯爺,咱們淮安曆史也算是悠久,但是像是朱振這般,有才氣,有能力的官員卻從未有過,大家看,如此龐大的工程,若是沒有縝密詳細的計劃,必然會亂成一鍋粥,可是大家看,這工地之上,工匠如此之多,但每一處都井井有條,人多而不亂,那些”那些紅磚房不知是何用途,但是顯然被分割分配,每一個區域內的勞工都各司其職,互不幹涉又相互攀比,這朱振的確有濟世之才,當然也和他軍旅生涯有莫大關係,不過這說到底也是人家的優勢。

我們張家和那些淮安世家屢次在其手中討不到好處,非是無因。”

張素卿接觸的家族事務越多,整個人並未因為事務繁雜而壓得喘不過氣來,反而因為身份和地位的變化,越發顯得成熟和富有魅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