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功行賞(1 / 2)

茹太素頓了頓,環視眾人,見大家夥臉上都露出了理所應當的神情,便沉聲說道:“但在親眼所見,伯爺親自護送骨灰回軍屬家中,那些戰士的遺孤、遺孀披麻戴孝,捧著骨灰給伯爺磕頭的時候,下官才終於意識到,雖然是這樣,但不應該僅僅是這樣。”

見大家都皺著眉頭,尤其是劉青山那樣的武將,雖然劉青山話不多,但是卻很嫌棄茹太素這樣,說話拐彎抹角,讓他得反思半天的。

幹脆往牆角一蹲,假裝在聽,其實本尊已經雲遊四海去了。

不過像是朱沐英、楊勳等人卻聽得非常認真,不時的點點頭,一副感同身受的樣子。

茹太素繼續說道:“為國捐軀,封妻蔭子,固然是華夏兒郎莫大的榮耀,但相應的,家中也會失去梁柱,父母子女丟掉依靠,他們如何會不痛心。

我們有英烈祠,犧牲的將士都會雕刻在上麵,但英烈祠上的賢明,卻遠遠的比不過祖墳中的一堆墳塋!那怕家裏隻剩下個白發老翁、孤兒寡母,隻要他的墳頭還在,他的鄉鄰也會對他家報以無比的崇敬,哪怕有一兩個無賴混子欺負上門,全村人都會群起而攻之,即便到了縣衙打官司,縣衙的官吏都會肅然起敬,是非對錯且先不論,就已然高看一眼!這是一個勳位遠遠不能帶來的尊重。”

楊勳等人默然。

這似乎是一個很奇怪的悖論,都是戰死沙場,都是為國捐軀,可是在鄉裏,一個得到勳位而埋骨他鄉的烈士遠不及一個沒有勳位卻能埋骨鄉梓的的普通士卒!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百姓是樸實的,對於戰死的英烈,他們懷著同樣的敬意。

但是當戰死之後獲得了勳位,他們會認為雖然這個人戰死了,但是帝國給予了他應得的榮耀;可若是一個沒有獲得勳位的人戰死,他們並不會認為這個人無能,沒有獲得功勳,而是認為帝國對他有些虧欠。

勳位雖然能帶來實際的好處,但它本身是虛無的,這並不能讓鄉鄰們有太多的認同感。

相反,一個實實在在的墳頭矗立在那裏,這不僅僅是全家的驕傲,更是全村、甚至是全縣的驕傲!他們可以指著那個墳頭驕傲的告訴別人,告訴自己的子孫後輩——瞧瞧,哪裏埋著的就是咱的親人、咱的鄰居,是為了咱軍山戰死沙場的英雄!當初他戰死沙場,是他的主帥將他的骨灰帶回來埋在那裏!這是鄉間最常見的一種現象,楊勳等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隻是以往隻想著上陣殺敵,卻從未想過要盡最大的努力將每一個陣亡的將士都帶回去,送他回家……推己及人,若是有一天自己戰死,固然是一種榮耀,可是埋骨他鄉跟榮歸桑梓,卻絕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想想吧,一種場景是——若幹年後,人們指著這座墳頭說:“那是個英雄!”

而另一種場景則是——他是個英雄,功勳傳給了他的兒子……天壤之別!更為重要的是,若是有朝一日自己戰死,被遺棄戰場與被戰友帶回家中……那將大大的增強部隊的凝聚力,雖然麵對強敵,亦能無所畏懼,視死如歸!楊勳大聲答道:“末將這就去安排打撈、收殮陣亡將士的遺骸,定然一個不差的將兵卒們帶回來!”

朱振點頭說道:“本伯帶出來的兵,無論生死,就一定要將他們帶回去!”

頓了一頓,續道:“不過你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就行了,咱們將此戰的收獲歸攏一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