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大海啊,全是水(1 / 2)

戰鼓與殺伐聲彌漫的戰場,滾滾升騰而起的濃煙,血液尚未冷卻的斷臂殘肢,屍體的頭顱上絕望的眼神,這種讓人的血液噴張,時刻準備殺人和時刻準備被殺的環境,讓人的精神不得不時刻緊繃,久而久之精神意誌再強大的人,也容易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

所以哪怕是兩世為人,見慣了生與死的朱振,在戰爭結束後,也期盼著離開軍營,換一個環境去休息,爭取早日從戰爭的創傷中走出來。

戰爭經驗豐富的人,其實也很懂得享受悠閑的生活。

鞭子耍累了,從腰間解下酒葫蘆,喝上兩口上品的女兒紅,生活何其快哉。

亦或是日頭正盛的時候,倚在車轅上來個睡得迷迷糊糊的懶覺。

悠閑久了,自己都會恍惚忘記自己的身份,身上的血腥氣自然而然的就會散了。

而且沒有了繁雜的政務,身上的傷口自然而然的也就好的快了些。

至於王玉落為什麼跟著,一則擔心端木雨荷在車中寂寞,畢竟她不能跟朱振他們這種大老爺們一樣拋頭露麵,再者小妮子,身為大明最出名的話本作家,也是需要采風的,所以對待出行她是最為積極的一員。

有嬌妻相隨,有玉人為伴,朱振感覺自己這一下哪裏是下鄉調查,反而是一趟優哉遊哉的旅行。

高興之下拿起酒葫蘆,狂灌了幾口,再甩幾個鞭花,真的有了幾分老司機的感覺。

朱振有美酒相伴,其他的小夥伴如李進之流,自然不時的往朱振這裏看來。

朱振也不嚴格要求他們,將剩下半數的美酒扔了過去,一群小家夥立刻美的不行,不消片刻便將美酒爭搶喝掉。

淮安富庶,有著深遠的曆史原因,從西漢開始,這裏便開始設置鹽場,到北宋時期,淮安鹽場更是發展到極致。

鹽巴,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如果少了鹽巴,人就會變得渾身無力,頭發發白,甚至換上許多痛苦的疾病。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一天天的不吃肉無所謂,但是如果不吃鹽,那肯定是受不了的。

所以國家自漢武帝開始,就開始實施鹽鐵專營,看中的就是其中的暴利。

而有了鹽鐵暴利支持,漢帝國也有了足夠的支撐,完成了漢帝國對匈奴的瘋狂反擊。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錢在作祟。

而下麵的百姓,即便是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販賣私鹽。

你要是敢阻攔他販賣私鹽,他甚至敢操刀造反,在高郵就有鹽販張士誠揭竿而起,最後還成為一方霸主。

可見鹽巴這種東西,確實有著無比誘人的利益,讓上至官府,下至百姓,都趨之若鶩。

這一次朱振主政淮安,朱元璋便寫信與朱振,專門叮囑了一件事情,就是取鹽以補充應天之用。

應天缺鹽,缺到什麼地步?

官員和軍官若是在發放俸祿的時候發上一袋兒鹽,比他們領了金銀都要高興。

之前朱元璋日子過得憋屈,處於四戰之地的他,連個出海口都找不到,產鹽之地都控製在張士誠手裏,朱元璋處處受製於人,每年大量的財富都被張士誠搜刮走。

這讓小心眼的朱元璋為此事記恨了許久,一旦有了機會,拿下淮安,即便是割肉,也心甘情願的給朱振。

朱元璋清楚朱振生財有道,將淮安給了朱振,以後他再也不用為吃鹽的事情發愁了。

另外,因為北元實施了變態的鹽政,將鹽戶編戶齊民,實施類似匠戶的製度,這些鹽戶要世世代代為國家生產鹽不說,官府還讓這些百姓聽命於若幹個團,同時又在包稅製和鹽引法之間搖擺不定,國家拿走的錢財有限,而這些百姓得到的收入更加有限,衣不蔽體,一日三餐也難以保障,但是卻富裕了很多豪紳。

而經過張士誠控製的淮安,不僅沒有任何好的變化,反而因為張士誠的綏靖媾和,讓那些豪商搜刮了更多的利益,整體實力更加強大,這也導致各方勢力在這裏盤根錯節,儼然成為一塊私地。

朱振想要控製淮安,自然要先從鹽入手。

這叫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水天相連,別說一眼,千眼萬眼都望不到盡頭,此時的大海沒有後世的那麼多的生活垃圾和汙水排放,放眼望去是看不到盡頭的深藍色。

朱振的隊伍在經曆了數日的奔波之後,終於來到了繁忙的淮安鹽場。

別看因為前些時日的戰事,整個淮安上下都處於一種極其緊張的狀態,但是鹽商依然沒有減少對鹽戶的剝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