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小洛在房間裏剪了一地的紙,忙來忙去。爸爸不禁有些納悶兒,他問:“小洛,你到底在幹什麼呀?”
“我要造一個宇宙飛船!”小洛驕傲地說。“就用這些紙嗎?”爸爸忍俊不禁。
“對啊。紙最輕,風一吹就能飄上天。”
“你真是白日做夢啊!”爸爸雖沒有阻止小洛的偉大構想,卻仍丟下了一句惱人的話。
我們常常能從孩子的父母和老師那裏聽到這些話:“算了吧,你什麼也做不成。”
“你還想當醫生,真是自不量力,白日做夢!”
有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曾滿不在乎地說出這樣的話,甚至試圖通過刺激法使孩子麵對現實,但孩子卻無法理解這種意圖。
大人在責備孩子時,多多少少都會感情衝動,氣血上升,這樣就會缺乏冷靜頭腦和客觀的判斷力。其實,孩子有許多幻想,其中隱藏著實現的可能性,大人絕不該打擊孩子,否則會打消孩子想象的欲望,破壞孩子發展的可能性。
其實,誰說白日夢不可以做?想象力往往代表著創造力。靠想象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例子不勝枚舉。富爾頓在發明汽船之前,首先就是通過想象的“眼睛”看見了在大洋裏航行的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之前,也是用想象的眼睛看見了在空中飛翔的飛機;馬可尼在發明無線電之前,也是用想象的“眼睛”看見了遠隔千裏通信的情景。他們就是這樣發明了汽船、飛機和無線電的。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莎士比亞說:“想象可以使人成為萬物之靈。”因此,家長不應該打擊孩子的想象,而如何充分利用想象發掘人類潛能,尤其是發掘孩子的創造能力,是擺在父母麵前最重要最刻不容緩的大事。
父母應當適時和適當地鼓勵孩子去想、去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本領;父母對孩子在實踐中所做的任何一點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難都要及時予以支持和適當地幫助,並盡可能地讓孩子嚐試成功,而不是打擊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