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不要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1 / 1)

也許有的家長會這樣想,現在的孩子還不快樂嗎?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要啥有啥,難道還不快樂嗎?是的,物質生活,現在比過去確實豐富多了。今天的父母絕不會再讓孩子缺吃少穿、忍饑挨餓。但物質的滿足並不代表一切,對孩子來說,精神上的需求比物質上的滿足更為重要。但事實卻是,今天的家長們在給孩子物質享受的同時,卻給了他們前所未有的精神壓力,這種精神壓力集中體現在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的學習不斷加碼,要求不斷提高上,從而使孩子們不堪重負。

有一個叫寧寧的初二學生,從小在媽媽的訓導下長大,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讓媽媽滿意,但讓媽媽感到不安的是,寧寧的性格越來越內向,沒有一點男子漢的味道。媽媽不知從何入手改變孩子的性格。

一天,寧寧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在學校裏一個朋友也沒有。下課時同學們都在玩,我什麼也不會,就自己一個人在操場外麵走一走。”

媽媽說:“你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啊。”

寧寧說:“我什麼都不會怎麼和同學們玩。同學們下課都在玩籃球、乒乓球,他們都嫌我打得不好。”

從小到大媽媽隻關心寧寧的學習,卻從來沒有讓他到外麵同小朋友們玩過球。現在孩子長大了,自尊心很強,球打得不好,當然不好意思和同學們一起玩了。

媽媽由此知道了寧寧性格越來越內向的原因,於是她立即想辦法改變這一點。媽媽首先到體育館給寧寧報了乒乓球班。每天寧寧放學後,先去學一個小時的乒乓球,再回家寫作業。這樣經過半個月的專業培訓後,寧寧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要領,每個周末爸爸還要陪寧寧再練兩個小時的球。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寧寧對自己的球技有了很大的信心,每天上學書包裏也多了兩樣東西:乒乓球和球拍。

從此以後,寧寧放學回來經常高興地對媽媽說:“我今天放學又和同學打了一會兒乒乓球,同學們都說我的球技進步很快,好多人都是我的手下敗將。”寧寧下課後不再一個人在操場上散步,好朋友也越來越多,隨著情緒的好轉,寧寧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父母要注重孩子成長的全麵性,不要隻顧著孩子的學習,而忽視孩子精神方麵的需求。

現在的獨生子女得到了充足的物質上的享受,但也失去了過去許多孩子所享有的樂趣,失去了很多精神層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