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由巴西等6國提供21名軍事觀察員組成;
(2)聯合國安全部隊,由巴基斯坦提供1537名軍人組成。由於他們的努力結束了一場戰爭,維持了當地的治安和法律,完成了該地區的自決和擺脫宗主國的過渡。
聯合國駐也門觀察團(1963年7月—1964年9月)(UNY-OM)。也門國內的軍人革命力量和王室複辟勢力在外國的支持下,發生了軍事衝突。1963年7月,聯合國為調停沙特與阿聯分別支持的也門內戰,授權秘書長組建了駐也門觀察團,共有25名軍官和1個連,核查戰鬥雙方脫離接觸並監督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從也門撤軍。
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持和平部隊(1964年3月至今)(簡稱UNFICYP)
1964年3月為解決塞浦路斯的希臘族與士耳其族的衝突,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持和平部隊成立,初期是為了恢複與維持當地法治;自1974年發生衝突後,該部隊任務包括監督停火和在希、土兩族部隊之間建立緩衝區。部隊最多時有7個營、6400人;現在仍有2100多人,來自11個國家。
秘書長駐多來尼加共和國代表團(1965年5月—1966年10月,DOMREP)。由於美國在軍事上卷入多米尼加內戰,美洲國家組織建立了泛美和平部隊進駐多米尼加。安理會決議建立秘書長代表團進入該國,同美洲國家組織一起為實現停火作努力。人數最少,僅1名軍事顧問,2名觀察員。
聯合國駐印度和巴基斯坦觀察團(1965年9月—1966年3月)(簡稱UINMOGIP)
1965年9月成立的聯合國印度—巴基斯坦觀察團(U-NIPOM)。它是在當年8—9月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戰爭後組織的,安理會賦予的任務是監督停火和雙方撤軍;規定軍事觀察員總額為102名,實際參加者為90名,來自加拿大等10國的軍官,到1966年3月結束其任務。這樣,駐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觀察員又編入原UNMOGIP觀察組,迄今該組有36名軍事觀察員,他們來自巴西、智利、丹麥、荷蘭、意大利、娜威、瑞典、烏拉圭等8國。
第二支聯合國緊急部隊(1973年10月—1979年7月)(簡稱UNEFⅡ)
1973年10月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第二期聯合國緊急部隊(簡稱UNEFⅡ)成立,部署在蘇伊士運河區及西奈半島,擔負監督埃及與以色列的停火、撤軍與恢複戰前狀態的任務,最後建立緩衝區。部隊來自13個國家,共8個營、7000人,至1979年7月結束任務,總共耗資4.5億美元,人員死亡52名。
聯合國脫離接觸觀察員部隊(1974年6月至今)(簡稱UNDOF)
1974年6月,聯合國脫離接觸觀察員部隊成立,任務是監督以色列與敘利亞的停火,監督敘以雙方重新部署部隊和建立在戈蘭高地的緩衝區;采取軍事觀察員與部隊結合共同聯手執勤。共有93名軍事觀察員和2個營,總計1330人。
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1978年3月至今)(簡稱U-NIFIL)
1978年3月,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成立。主要是由於以色列借口報複巴勒斯坦人的襲擊而大舉入侵黎巴嫩南部後,聯合國決定組建部隊,其任務是核實以色列撤軍,恢複黎巴嫩南部的治安並行使管轄。這支部隊來自14個國家,共有9個營和部分軍事觀察員,5800至7000人。
以上是冷戰時期聯合國采取的維持和平行動。這一時期的維和行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維和行動被打上了美蘇兩極對抗的深深的烙印。聯合國幹預的地域被限製在美蘇兩國直接控製或直接插足的地區之外。象越南、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這些美國或蘇聯直接出兵的地區,聯合國維和行動從不涉足其中。此外,這一時期由於美蘇對抗的強大影響,許多區域性的矛盾衝突都被暫時掩蓋起來。因此,聯合國需要處理的區域性衝突相對來說數量比較少。
在冷戰時期,維和行動多用於“製止或遏製”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並在實踐中總結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或者說維和行動賴以成功的必備條件主要包括:明確而具體的使命;衝突有關各方的合作;安理會的持續支持;聯合國成員國積極提供所需的軍事、警察和文職人員;聯合國的有效控製和指揮;充分的財政和後勤支援。
1988年9月29日,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獲得了1988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委員會是這樣陳述其授獎的理由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代表了國際社會通過談判實現和平的明確意願,這些部隊通過它們的努力為開始實際的和平談判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1988年9月的這項授獎,恰好對冷戰時代的第一代維和行動提供了一種總體的估價。冷戰時代的維和行動在它能起作用的有限範圍內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第一代維和行動無論從規模還是影響上看,都沒有能使聯合國維護在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事業方麵扮演主要角色。時代呼喚藍盔部隊改革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持續了40多年的兩極對抗的冷戰體製瓦解。世界進入了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的轉型時期。
冷戰時期,由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致使聯合國的作用被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聯合國處於一種癱瘓的狀態。而兩極冷戰體製的結束標誌著大國合作機製的複歸,聯合國因此而恢複了生機,聯合國迎來了它的春天。
聯合國在冷戰以後的新維和行動,在冷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呈現出爆炸式的大發展的局麵。美蘇對抗的消除,使舊有的世界熱點出現了解決的契機,冷戰時代大量被掩蓋的諸多矛盾,冷戰後時代一下子爆發出來,產生了許多新的地區熱點,這些都為聯合國開展維和行動創造了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