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奧黛麗·赫本在索馬裏(1 / 2)

當我們跨入20世紀的最後十年,當我們在互聯網絡前充分體驗新科技革命帶來的魔力,當我們盡情享受高度物質化社會中的富足生活時,我們也許會忽略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請看下麵一組報道:1991年全球難民人數為1700萬,1993年為2300萬人,1995年初已超過2700萬人,這個數字由於非洲大湖地區的部族衝突還在不斷增加,迄今大約接近3000萬人。

在上述的難民當中,約1450萬人在他國尋求避難;約540萬人由於相似的原因流離失所,但尚未越出本國國界;400萬人已經返回他們的祖國;約300萬人已經離開他們的祖國,但沒有被承認為難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副秘書長道格拉斯·斯塔福曾於1990年2月指出:“無疑,難民和移民問題是今後10年中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麵臨如此嚴峻的形勢,如何妥善應付洶湧的難民潮,如何使他們的基本人身權利得到保障,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在R前仍然是無政府狀態的全球社會中,由185個成員國組成的聯合國更應義不容辭地,努力扮演其大公無私、維護世界秩序的良好角色。在難民問題上,聯合國最近五年工作中所取得的進展,與其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這一宗旨密切相關。

璀燦的笑容,純情的麵貌,這是美國影星赫本在《羅馬假日》中塑造的安妮公主形象。但是,她在索馬裏看到了人間慘象。於是,她全心投入到難民救援行動中。難民救援是人類愛心的表現。

“安妮!她是安妮公主!”

當人群中有人認出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時候,人們發出一聲聲的驚歎,繼而響起了經久的掌聲。這一群被饑餓和內戰折磨得精疲力竭的索馬裏難民們眼中恐怖和懷疑的目光。激動和興奮使他們的眼睛閃動著,人們爭先恐後地擁向前去,同他們心中的天使握手。

這是,1992年8月的一天,聯合國難民署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向饑餓的難民們分發著食物和藥品。聯合國藍色的旗幟在熱帶非洲烈烈的赤日下,無力地舒展著。赫本的到來使原本寂寂無聲、沉悶的聯合國難民署救援現場頓時活躍起來。她的到來宛如一陣清涼的夜風,吹進了這片燥熱的荒原。

她微笑著,手裏不停地向人們分發著物品。這回她不是以一個曾經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好萊塢著名演員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作為一名值得信賴和親近的聯合國親善大使的身份來到這裏的。

雖然無情的歲月掩蓋了她清純秀麗、超凡脫俗的驚人美麗,但她那張清矍的臉龐和秀麗的大眼睛,仍然使人回憶起她曾經塑造的一係列使人永遠不能忘懷的銀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