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伊拉克“閃電戰”吞並科威特(1 / 1)

兩伊剛剛停火,海灣戰爭又拉開了序幕。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沒有撈取什麼東西,薩達姆又向曾經支持過他的阿拉伯小兄弟科威特伸出了“閃電戰”的惡爪。

兩伊之間八年的血戰硝煙剛剛散盡,另一場大戰又將拉開序幕。

這次伊拉克那個號稱“世界第四”的戰爭機器指向的卻是他東南邊境一隅的小國科威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兩伊戰爭中,這個伊拉克的小阿拉伯兄弟曾經在財政上、道義上全力地支持過伊拉克。

科威特全國麵積僅1.78萬平方公裏,僅相當於伊拉克的1/26;人口僅210萬,隻相當於伊拉克的1/10,而且其中外國僑民占了54%,真正的科威特人不足百萬。科威特的自然條件也極其惡劣,沒有淡水水源,全國都為沙漠覆蓋,氣候極其惡劣,根本不適於人類居住。

眾所周知,中東地區是世界的石油寶庫,儲量占世界的2/3以上,而出口量則達到了世界的90%,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以波斯灣為中心的地區是一個巨大的儲油盆地,而科威特正處於這個盆地的盆底。科威特人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富的居民之一。科威特這個彈丸之地的石油儲量達到123億噸,位於世界前茅,與伊拉克的134億噸不相上下。寶貴的石油財富是引起薩達姆垂涎的根本原因。

科威特、伊拉克原來都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近現代以來這裏逐步淪為英法的殖民地。英法殖民者劃定現在的中東國家的邊界。1899年,科威特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39年又升格為“保護國”。1960年,英國宣布承認科威特的自治權,科威特正式成為獨立的王國。

以前曾統治過科威特一段時間的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在它的歸屬問題上產生爭執,英國出兵保護。1961年7月209,阿拉伯國家聯盟宣布接納科威特為成員並要求英國撤軍。英軍於9月9日撤退。1962年1月科威特召開製憲會議,11月頒布憲法,規定科威特是由薩巴赫家族掌管的埃米爾王國。但伊拉克對此仍心有不甘。

從1989年開始,世界逐步進入一個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的轉型時代。蘇東陣營逐步瓦解,蘇聯自顧不暇。美國自身實力下降,對世界眼花繚亂的變化顯然準備不足,因此也是忙於應付。

伊拉克進行了八年的兩伊戰爭,但卻什麼實惠也沒撈著,因此,薩達姆決定“趁亂”吞並科威特這塊肥肉。

在海灣戰爭之前,科、伊矛盾就已公開化。伊拉克為了支持進行兩伊戰爭,大舉借債,戰爭結束時共欠了大約650億美元的債務,其中欠沙特和科威特的債務就高達300億美元。伊拉克認為它在前線是為所有的阿拉伯國家作戰,因此拒絕償債。不但拒絕償債,還要科威特倒找錢給伊拉克。另外,在石油生產方麵,科威特和阿聯酋總是超產,突破歐佩克的生產配額,造成世界石油市場價格下跌,伊拉克為此每年損失10億美元。伊拉克還指責科威特偷采伊拉克的石油。為此伊拉克開價300億美元,而科威特隻同意給90億美元,沙特再贈10億美元。

7月20日,伊拉克向伊科邊界增兵3萬,並配有3000輛坦克。科威科總共3萬兵力也進入戒備狀態,隨後沙特北部和東部軍隊也進入戒備狀態。

1990年8月2日淩晨2時許,伊拉克出動10萬軍隊、350輛坦克閃電般地突進科威特,隻用了不到10個小時就吞並了這個國家。海灣危機全麵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