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有貴人相助的男人最能賺錢(1)(2 / 3)

9月5日,榮氏財團收購成功,他們出價每股330港元,比恒昌估計少出了60元一股。到1991年10月22日收購期屆滿,百富勤代表旗艦GREATSTGLE宣布,獲得97%的恒昌股權。

中信泰富占恒昌35%股份,是首席大股東,榮智健出任恒昌主席。接著榮智健向其他股東收購恒昌股份,李嘉誠、郭鶴年再次相助,率先讓出,李嘉誠還出麵做其他股東的工作。到1992年1月13日,其他7名股東全部將股份售予中信泰富。至此,中信泰富實力大增。

榮智健率領中信泰富後來再上幾個台階,1995年第1期《現代畫報》刊載的香港十大中資排行榜上,中信泰富以4747億港元名列第一。又據《資本》雜誌載,至1995年底,榮智健個人所持股份市值為252億港元。

榮智鍵後來所擁有的這一切,都要感謝那些幫他“蛇吞象”的中資貴人。沒有李嘉誠等人幫他掃清障礙,榮智鍵不知道要在這條路上走多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資貴人縮短了他發展的時間,使他得以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成為事業有成的商界巨頭。

2.找對同仁,同舟共濟創偉業

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和能量總是有限的,如果能夠集思廣益,兼取各家之長,讓同仁彼此成為事業的貴人,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起走向成功。

巧妙地利用同仁的力量,在經商中更能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資本不足,各方麵的條件都還欠缺,那就不如多和幾個人結為“同仁”,集眾人的智慧與財力,使自己經營的事業變得更大,從而更具競爭力。

曾經名噪一時的香港房地產業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同仁的力量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來源於1958年香港商界“三劍俠”組合的“永業企業公司”。所謂“香港商界三劍俠”指的是三位在經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業家,即地產巨子郭德勝、證券大王馮景禧、華資探花李兆基。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產業,但又缺乏單獨作戰的實力,於是經過協商而“誓師結義”,提出一個同仁企業的基本綱領來,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同心協力,進軍地產,你發我發,大家都發”。

當時英國殖民政府是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給公民使用,公民隻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問,這樣任何人隻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獲得轉租土地使用的利潤。香港地少人多,各業興旺發達,土地轉租的利潤必然越來越高。為此,從1950年起,馮景禧與人合夥購買土地官契,進入房地產領域,到1958年,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郭德勝來找馮景禧,確實是找到了一個行家裏手。

李兆基對香港的實業進行了多方麵的考察,認為進入房地產領域是最佳選擇。他反應敏捷,足智多謀,有他參加“永業企業公司”,幾乎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同仁企業請出諸葛亮來做“總經理”。

“永業企業公司”以“三劍俠”為核心再夥同另外五位股東開業,首先以買入沙田酒店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手腕。郭德勝老謀深算,馮景禧精通財務,李兆基膽大心細,三人上陣,可以說是珠聯璧合。他們三位後來都是進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業家,能夠在一家公司共同奮鬥,算得上是香港現代經濟史上的一段佳話。

由於起家時資金有限,最初的經營方式是以低價買進舊樓,拆掉重建,再伺機收購一些無人問津卻又有發展潛力的土地,進行轉手買賣,並且製定了“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營銷政策,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五年下來,雖然沒有大發,卻為後來的大發奠定了基礎。在已經看到了前景的情況下,“三劍俠”決定亮出自己的旗號,他們“甩掉”其他股東,重新組合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字源於馮景禧的“新禧公司”中的“新”字,“鴻”字源於郭德勝的“鴻昌合記”的“鴻”字,“基”字幹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對“永業”向“新鴻基”改組一事,香港輿論界後來評論說:“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從‘永業’開始三人聯手,生意做得很順,否則的話不會五年後繼續合作。”其實,“三劍俠”得以繼續合作,主要原因還不在於生意做得順,而是三人在這五年內感受到同心協力的成果和愉快。他們可以“甩掉”其他“永業”股東,說明他們是精明的企業家,審時度勢後可以迅速做出決斷;而且他們一開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業的誌向,找來可以共謀一件大事的同仁,如同《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聯軍討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標作為合作的基礎,當這個目標實現或者實踐證明不能實現時,合作便必須中止,不應受其他因素的幹擾。這也是他們可以仿效“桃園結義”的辦法組建公司,經營產業,卻也不為傳統的政治體製觀念所束縛的務實態度的體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