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不斷提升自我的男人最能賺錢(1)(3 / 3)

1956年,61歲的葛拉漢退休,葛拉漢——紐曼公司隨之解散。巴菲特回到自己故鄉,在親友的支持下,7個人合夥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當時他的投資,是從100美元開始的。

從恩師投資的高回報率與較小風險這一點上,巴菲特領悟到了“品牌商譽價值”的重要性,他學會了從長遠看問題的方法。1962年他們購買了正處於困難之中的哈薩維紡織公司的股票,因為巴菲特認為該公司品牌商譽較好、發展潛力大。後來的實踐證明,巴菲特的選擇是正確的。1967年3月,巴菲特投資860萬美元購買國家賠償金公司和全國“火水”保險公司的股票。這一投資很快使巴菲特獲得了巨大收益,合夥人都成了富豪。

1969年,巴菲特個人財產已經達到2500萬美元。這一年他研讀了費歇有關投資方麵的著作,一下子又被費歇的一些精辟觀點吸引住了。費歇投資理論的核心是“高風險的質化投資策略”,這實際上是更明確地強調品牌的“商譽價值”。他去拜訪費歇,費歇很高興地接待了巴菲特,並對他進行了諄諄教導。

費歇關於投資理念的力作《普通股和普遍的利潤》一書,促使巴菲特拜他為師。費歇當然很樂意有這樣的門生,就把自己嘔心瀝血研究出的股市投資的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巴菲特,使巴菲特能夠更好地、更準確地判斷長期投資。

巴菲特說他投資生涯中85%像葛拉漢,15%像費歇。葛拉漢的研究領域以分析公司資料和年報見長,很少關心企業的類型及特質,而後者恰恰是費歇的方法學所關注的重點。巴菲特認為兩位“精神父親”的理論各有千秋。而他自己的高明之處,在於吸收了他們的精華並融入自己的投資實踐之中,得到實踐的檢驗。

在股票投資上獲益頗豐的巴菲特,開始向其他行業擴張。他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和一家麵臨破產的保險公司,並大肆投資美國廣播公司。在整個70~80年代裏,他的股票投資除了廣告、廣播、保險以及出版公司外,還有底特律全國銀行、“通過”食品公司、美國鋁業公司、平克頓服務公司和雷諾煙草公司等。幾乎除了資本財務、能源、科技和公用事業之外的各個主要工業集團,都有巴菲特的投資。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統計,從1997年起巴菲特以360億美元的資產多年名列世界富豪的第二位。巴菲特無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他所選擇的投資對象,幾乎都成了他的“搖錢樹”。他的投資智慧來源於他的兩位精神導師,更是他自己不斷吸納並且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的結果。

知識的海洋從來都是深不可測,當你懂得一門技術,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它深不見底。

有不少人,總是希望靠著運氣尋找到若幹個機會,藉此功成名就。當然,機會總會有的。當機會來臨之時,我們便可以在眾多競爭者中奪取機會,進而發展我們的事業。但機會是等它從天而降,還是憑借我們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表現去爭取呢?純粹的機會主義者往往從來沒有想過要用知識去武裝頭腦,而是蹲在樹樁旁等著兔子來撞,順手撿個便宜。

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失敗的可能性較大;但若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也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識比資金更重要。

3.千萬不要被逆境所嚇倒

一般而言,逆境是普通商人和偉大商人的試金石。在逆境麵前,很多平庸之輩都低下了高貴的頭顱,隻有少數不甘心失敗者,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奮力拚搏,創造新一輪的輝煌。

在波濤洶湧的商海當中,沒有哪一個人可以順順利利地達到成功的彼岸。遭遇挫折或失敗是很平常的事情,遭遇逆境也是商人們必須越過的分水嶺。其實逆境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選擇機製,越過逆境這座分水嶺,人生才能呈現一種嶄新的境界。否則,隻能是平庸一生,默默無聞下去。下麵這則寓言可以窺探出對待逆境的心態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有3隻蛤蟆不小心掉進了鮮奶桶裏。

第一隻蛤蟆說:“這是神的意誌。”於是,它盤起後腿,等待著。

第二隻蛤蟆說:“這桶太深了,沒有希望了。”於是,它被淹沒了。

第三隻蛤蟆說:“盡管掉到鮮奶桶裏,可我的後腿還能動。”於是,它奮力地往上跳起來。它一邊在奶裏劃,一邊跳,慢慢地,它覺得自己的後腿碰上了硬硬的東西,原來是鮮奶在蛤蟆後腿的攪拌下,漸漸地變成奶油了。憑著奶油的支撐,這隻蛤蟆跳出了奶桶。可見在逆境之中的不同態度得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