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不斷提升自我的男人最能賺錢(1)(1 / 3)

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型的時代,靠某些非常規和不正當手段做生意來謀取暴利是越來越不可能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男人們隻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準、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提升自我,不斷超越自我的男人做生意最能賺錢。

1.人勤起來,口袋才會鼓起來

除去某些先天的優勢和家族背景的幫助,大部分縱橫商海的成功男人都是通過不懈的努力,通過艱苦的勞動而獲得成功的。勤能補拙是良訓,勤奮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男人成功的最大因素。

曾有記者問李嘉誠的成功秘訣。李嘉誠講了一則故事:

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台,說:“請您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

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然醒悟。

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

他的意思很明顯,人生中任何一種成功的獲取,都始之於勤而且成之於勤。也就是說,勤奮是成功的根本,是基礎,也是秘訣。

個人的奮發向上和勤勞,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種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勤奮就是一個人的財富,它是點燃智慧的火把,是檢驗成功的試金石,即使一個天資一般的人,隻要勤奮地工作,也能彌補自身的缺陷,使成功可望可及,最終成為一名事業有成者。反之,如果你自恃“聰明”、天才,不把勤勉努力放在眼裏,日久後必然難有作為。因為每一點財富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一項成功都不可能輕易得到。

一位成功人士曾經說過:“我不知道有誰能夠不經過勤奮工作而獲得成功。”守株待兔的人曾經不費吹灰之力地得到一隻兔子,但此後他就隻有兩手空空了。所以,你永遠不要指望不勞而獲的生活。

白手起家不易,擁有一定的事業後想再發展更加不易,方知“業精於勤,荒於嬉”,在商海中搏殺的男人務必終生牢記這個“勤”字,方能有大的成就。

被稱為“塑膠大王”的台灣塑膠企業首腦王永慶是台灣的巨富之一。他擁有的塑膠、纖維和合板等行業共有11家分公司,資產總值已達10億美元。但在50年前,王永慶隻不過是一家米房的小工,家貧如洗。他如何發跡成為台灣的傳奇性人物,台灣報刊屢有介紹,王永慶本人也常常提及“一勤天下無難事”的道理。王永慶一次在美國華盛頓企業學院演講時,談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經曆,他說:“先天環境優越,並不足誇,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

1916年,王永慶生於台灣嘉義縣一個閉塞的村莊。家中貧困不堪,除了幾間僅供遮避風雨的茅屋外幾乎一無所有。當王永慶挨餓勉強活到7歲時,父親東找西湊了幾個錢送他上學,那時他隻希望孩子學會記賬就可以了。

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時被迫輟學,隻身背井離鄉遠到台灣南部一家米店當小工。聰明伶俐的王永慶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還悄悄觀察生意人怎樣經營米店,學習做生意的本領。第二年,王永慶請求父親幫他借了200元台幣作本錢,自己在嘉義開了家小米店。開張時困難重重,因為附近的居民食用的米都有固定的米店供應,王永慶隻好一家家去走訪,好不容易才爭取到幾家住戶同意試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務質量比不上別人,自己的米店就要關門。於是,他特別在“勤”字上下功夫,他把米中的雜物一粒粒揀幹淨,有時為了一分錢的利潤寧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戶家中。他的服務態度使客戶感到滿意,主動替他宣傳,介紹新客戶。接著,王永慶為了改善純粹賣米的苦境,自己開設了一家碾米廠。當時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廠,條件比他的優越。為了同這家碾米廠競爭,他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克勤克儉,業務上終於勝過那家碾米廠。以後他又開辦了一家製磚廠。

1943年,王永慶眼看自己勤勉操辦的米、磚生意漸不如意,便轉向木材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建築業逐漸景氣,王永慶的木材生意也跟著蒸蒸日上。50年代初期,王永慶已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並不滿足。1954年,他看到燒堿生產過程中有70%的氯氣棄而不用,為之可惜,便打算廢物利用。於是就籌集50萬美元,創建了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

塑膠這一新興行業對王永慶來說確實是陌生的,當時有一個化學家甚至譏笑他要破產。王永慶認準了則絕不回頭,發誓要把塑膠事業辦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永慶在自己不懈地努力之下,終於將塑膠業發展壯大起來。

台塑企業成名後,王永慶已是人人稱羨的大企業家了。他的創業之道和財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台灣塑膠大王”的名聲不脛而走,一般人滿以為他該坐享清福了。其實不然,在發展了塑膠工業的基礎上,他又先後創建了台灣化學纖維工業公司、台旭纖維工業公司、台灣化學染整公司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