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乾坤此江水,
百年風日幾重陽。
〔出處〕明,李東陽《九日渡江》。
〔注釋〕①乾坤:指天地。②此:這。③風日:風光時日。④幾:表疑問,問數量,相當於“多少”。
〔今譯〕遼闊的天地宇宙,人們寄身其中,和眼前江水相比顯得多麼渺小;短暫的風光時日,人們勞苦奔波,能有多少個歡樂的重陽佳節呢!
〔賞析〕《九日渡江》是一首重陽渡江詩,是詩人於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被派為應天(今江蘇南京)鄉試考官,放榜後重陽佳節那天由南京渡江北上揚州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初上船時和船行後渡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寄身天涯的思親之情。這首詩依渡江順序展開,首尾關聯,開闔得妙,境界開闊,感而不傷,並注重虛字的使用,悠揚婉曲,流動清麗,獨具特色。
這兩句詩感歎宇宙的寬廣和人生的短暫,抒發了詩人的故鄉之思與骨肉之情。詩句中的“此江水”一語,用虛字“此”限位,使人很自然地由氣勢磅礴、巨浪滔天的江水聯想到天地的廣闊,人們漂泊其中,是多麼的渺小微不足道,因此世間的功名富貴,又何必夢寐以求呢;“幾重陽”一語中的虛字“幾”字,則突出了佳節難逢,分別容易相聚艱難,從而增添無限愁思。這兩句詩中“此”和“幾”兩個虛字的運用十分靈妙並因此而膾炙人口,成為詩人的名句。
〔原詩〕秋風江口聽鳴榔,遠客歸心正渺茫。
萬裏乾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
直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光宿維揚。
〔作者〕李東陽(1447—1516),明代著名詩人。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號稱賢相。死後諡文正。他因曆任英宗、憲宗、孝宗、武宗四朝,參預機要,以台閣大臣領袖文壇,在當時影響很大,成為明代詩文大家,一時才學之士多出其門下,形成以他為首的茶陵詩派,該詩派是在明初台閣體與明中葉前後七子之間起了過渡作用的一個詩文流派。他的詩追求典雅工麗,講究音調法度。有著作《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