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出處〕南宋,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注釋〕①心事:指詞人心中的雪恥報國之事。②付瑤琴:指借彈奏瑤琴來訴說心事。付,交,給。瑤琴,琴的美稱。③知音:精於音律的人。④弦斷:指彈斷了琴弦。
〔今譯〕我想要把憂國憂民、報效朝廷的心事通過瑤琴抒發出來,可是懂得音律的人太少了,即使琴弦彈斷了,又會有誰來傾聽呢?
〔賞析〕《昨夜寒蛩不住鳴》是一首表達詞人抗金報國壯懷的詞篇。詞中運用沉鬱婉轉含蓄的藝術手法,描寫了詞人在一個秋天的夜裏夢醒後,心事重重地起了床,在月色下漫步的情景,表現了詞人抗金報國、恢複中原的雄心壯誌以及這種雄心壯誌不能實現的孤憤苦悶的心情。這首詞和詞人的另一首詞作《滿江紅·怒發衝冠》雖然所運用的藝術手法不同,但都是表達詞人抗金以收複中原的雄心壯誌的,可謂異曲同工。
這三句詞借用俞伯牙和鍾子期摔琴謝知音的典故,曲折婉轉地表達了詞人“知音”難遇、壯誌無人理解的痛苦心情。詞句運用比興含蓄的藝術手法,沉鬱淒愴,蘊藉渾融。據載,詞人抗金的誌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忌恨迫害,而且同時其他的人,如大臣張浚,諸將張俊、楊沂中、劉世光等亦進行阻撓,故詞人有曲高和寡、知音難遇之歎。
〔原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