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盡還生。
〔出處〕北宋,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注釋〕①倚:斜靠著。②危亭:高聳的亭子。這裏指位於揚州和高郵之間的邵伯埭的鬥野亭。③萋萋:草生長得很茂盛的樣子。④(chǎn):鏟除。
〔今譯〕斜靠著高聳的彩亭,滿懷的離恨好像那綿綿不斷生長茂盛的芳草,才把它鏟除幹淨,又慢慢長了出來。
〔賞析〕《倚危亭》是一首懷人詞。詞中回憶了當年詞人和曾經相愛過的一個歌女的歡聚之樂以及分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回憶中人的無限懷念之情。這首詞融情於景,以景襯情,纏綿婉曲,意味無窮,是一首很精美的詞作。南宋詩人張炎曾評讚這首詞說:“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煉,得言外意。”
這三句詞抒發了詞人對所懷念之人的眷念之情和離別後所引起的綿綿遺恨。詞句運用盡還生的芳草比喻剪不斷的離情,並用一個“恨”字作聯係,感情纏綿深邃,用筆空靈含蓄,曾被清人周濟讚譽為“神來之筆”。
〔原詞〕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盡還生。
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
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