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1 / 1)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出處〕北宋,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注釋〕①蹤跡:腳印。②除非:連詞,表示唯一的條件,隻有。③問取:就是“問”。取,助詞,無實在意義。④黃鸝:又名黃鶯。鳴叫的聲音很好聽,常在春天出現。

〔今譯〕春天沒有行動的腳印,有誰知道它的去處?隻有去問問那在枝頭鳴叫的黃鶯。

〔賞析〕《春歸何處》是一首惜春詞。詞中通過問春與尋春的描寫,反映了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表現了詞人喜愛春光、留戀春天以及珍愛美好事物並執著追求的精神。這首詞風格清奇,語言輕巧,詞味雋永,並運用曲筆,寫得新穎跌宕,饒有變化,是詞人詞作中最為人傳誦的一首。

這兩句詞是詞人惜春、尋春時發出的一個奇想,把詞人對春天的喜愛與留戀的感情引入極為奇妙的境界,表現了詞人惜春、尋春的執著。詞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通過問鳥的手段,采用自問自答的句式,把詞人惜春、尋春的情境寫得意趣盎然,新穎別致,耐人尋味,成為曆來評價甚高的名句。

〔原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