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1 / 1)

廬山南墮當書案,

湓水東來入酒卮。

〔出處〕北宋,王安石《思王逢原》。

〔注釋〕①墮:墜落,掉下來。②當:對著。③書案:書桌。案,幾案,矮長桌。④湓水:源出江西省瑞昌市西清湓山,東流經過九江。⑤酒卮:酒杯。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今譯〕廬山從天墜落,向南傾斜,正對著我們的書桌;湓水向東流來,滾滾滔滔,流進了我們的酒杯。

〔賞析〕《思王逢原》是一首哀挽詩,是詩人於宋仁宗嘉五年(1060)秋在王逢原(名令)逝世一周年時所作的三首哀挽詩中最著名的一首。詩中描寫了詩人與王逢原生前的交往和對其的理解與感歎,表現了詩人對王逢原才高而不為世所知的悲憤以及對故友深切思念的感情。這首詩以第二人稱的口吻,運用想象、對比等修辭手法,寫得悲惻感人,體現了詩人高超的律詩技藝,是詩人的名作,並被人譽為詩人七律中的壓卷之作。

這兩句詩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當年詩人與王逢原在一起讀書和飲酒的情景,充滿著兩人的豪情逸興。詩句將兩人相聚讀書飲酒的實事盡情誇張,氣魄宏偉,意境雄奇,同時以一“墮”字、一“當”字寫出了山勢的高聳與雄偉,又用一“入”字表現了水流與飲酒的豪放,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性格合成一體,成為詩人詩中的句名,並常常被後人摘出吟誦,歎羨不已。

〔原詩〕蓬蒿今日想紛披,塚上秋風又一吹。

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

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複似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