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出處〕北宋,晏殊《示張寺丞和王校勘》。
〔注釋〕①無可奈何:沒有辦法。②似曾:好像曾經。
〔今譯〕盛開的花朵紛紛飄落,真是沒有辦法;歡快的燕子翩翩飛回,好像曾經相識。
〔賞析〕《示張寺丞和王校勘》是一首即景感懷、娛賓遣興之作,是詩人在幕府花園之中賞玩遊宴、歌吟唱和時寫給幕中詩友張先和王琪的。詩中描寫了清明時節詩人無休假而在自家園林中獨自徘徊賞玩時所見到的細雨、花落、燕歸等暮春時的景物,抒發了詩人對春天即將逝去的惋惜和感傷,同時運用“梁園賦客”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決心廣選賢才的宏偉心願。這首詩運用了先抑後揚的藝術手法,回環委婉,波瀾曲折,同時即景抒情,寫景含蓄纏綿,直抒胸臆。
這兩句詩描寫了詩人對花朵無情落下的眷戀與惋惜和對燕子重新飛回所表現的歲月流轉、無往不複的感歎。詩句意境淒婉,情致纏綿,形象鮮明,對仗工麗,語調諧婉,音節流暢,並深寓人生理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曾被人讚歎為“對法之妙無兩”的天然奇偶、工巧的儷對,成為詩中膾炙人口的名句。這兩句詩詩人自己也極為珍愛,並不避複用之嫌,而在所寫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予以重複使用,一聯兩用,足見是詩人的得意之筆。後人常引用“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來形容對美景留戀而又無法挽留,也常用來喻指反動勢力必然崩潰無可挽回的命運。
〔原詩〕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灩灩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作者〕晏殊(991—1055),北宋著名詩人、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應試,賜同進士出身,後官至集賢殿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死後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世稱晏元獻。他愛才好賢,曾提拔過不少人才,當時名臣範仲淹、富弼、歐陽修和詞人張先等皆出其門下。他詩詞文皆擅長,是北宋文壇上地位很高的文人。他的文章富麗,曾享譽當時。他的詩受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影響頗深,詩意活潑輕快,屬“西昆體”。他的詞風格珠圓玉潤,溫潤秀潔,語言婉麗和諧,情味悠長,堪稱北宋小令詞中的上乘之作,屬婉約派,成就最高。曾有詩文集二百四十卷,超過萬篇,但已散失無傳。現存著作有《珠玉詞》、《元獻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