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天,黃葉地,

“center”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出處〕北宋,範仲淹《蘇幕遮·碧雲天》。

〔注釋〕①碧:淺藍色。②波:這裏指帶波紋的水麵。③翠:青綠色。

〔今譯〕淺藍色的天空飄著白色的輕雲,廣闊的大地鋪滿黃色的落葉;秋天的景色連接著水中的波瀾,水麵上秋霧彌漫一片翠綠。

〔賞析〕《碧雲天》是一首描寫羈旅遊子離愁別緒的詞篇。詞中通過對寥廓絢麗的深秋景色的描繪,抒寫了詞人思鄉的情懷和羈旅的愁緒,表現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之情。這首詞寫景層層有序,抒情往複迂回,結構新穎別致,語言精警生新,同時融詩法入詞,別開生麵,很有特色,在同類詞中清新特出,為人稱賞。清人彭孫曾評讚此詞說:“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這四句詞運用碧雲、黃葉和翠煙等色彩鮮明的形象描寫了夕陽下的壯美的秋季景觀。詞句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展現出一派長空湛碧、大地澄黃、江麵青翠的高曠悠遠、闊大蒼茫的境界,極富畫麵美和詩意美,成為描繪秋天壯麗景象的經典名句。這四句詞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很有影響,元代著名的曲作家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中的《正宮·端正好》一曲中有“碧雲天,黃花地”的名句,其中隻改動了一個字,就十分切合曲中意境,也頗富情致。

〔原詞〕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者〕範仲淹(989—1052),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字希文,祖籍州(今陝西彬縣),後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少時孤貧力學。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又曾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他曆官清正,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己懷,為世人所稱頌。他在陝西守衛邊塞多年,邊塞軍民尊呼他為“龍圖老子”,西夏人稱他“胸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敢來犯。死後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文正,世稱範文正公。他一生致力於政治改革,又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行者之一,詩文詞均較出色。他的詩清新流利,淺近自然,多反映民間疾苦,表現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他的詞善寫塞上風光,風格豪放雄奇,對豪放詞的發展有積極影響。有著作《範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