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多疾病思田裏,
邑有流亡愧俸錢。
〔出處〕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注釋〕①田裏:田園鄉裏,即故鄉。②邑:城鎮,這裏指滁州。當時韋應物為滁州刺史。③流亡:出外逃荒的人。④愧:慚愧。⑤俸錢:即俸祿錢,舊時稱官吏所得的薪水,相當於現在的工資。
〔今譯〕身體多病,體力不支,想著早日辭歸故裏,歸隱田園;看到自己管轄的地方有百姓外出逃荒,深感自己沒能盡到地方官的職責卻白拿俸祿而萬分慚愧。
〔賞析〕《寄李儋元錫》是一首贈答詩,是詩人於唐德宗貞元初年(785)在滁州刺史任上因官場不得意而思念友人時所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與好友李儋分別後的誠摯思念和殷切盼望的情景,表現了詩人與好友之間的深厚而真摯的感情,同時也表露了詩人作為一個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員由於國亂民窮所造成的思想矛盾和苦悶,以及他在當時有誌無奈的痛苦心情。這首詩章法嚴謹,感情真切,對仗工致穩妥,語言流暢自然,是詩人的名篇,曾被人廣泛傳誦。
這兩句詩描寫了詩人既擔憂自己的疾病又同情境內的逃荒災民的情景,表現了詩人進退兩難的思想矛盾和苦悶處境,抒發了詩人關心人民生活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詩句真實動人地抒寫了詩人不願為官而又不忍一走了之的矛盾心情,特別是詩人覺得自己沒有為人民盡到責任,讓人們安居樂業,卻白拿俸祿錢而感到慚愧不安,反映了詩人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官吏的難能可貴的進步思想,在封建社會中有較高的典型性和較強的現實性。這兩句詩自宋代以來甚受讚揚,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曾感歎其為“仁者之言”,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詩人朱熹也曾盛讚它為“賢矣”。
〔原詩〕去年花裏逢君別,今年花開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作者〕韋應物(737—792?),唐代著名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年時曾做過唐玄宗的三衛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就讀太學,後考中進士。唐德宗時曾任滁州、江州和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或韋蘇州。又因曾官左司郎中,亦有韋左司之稱。他以寫田園山水詩篇著稱,與柳宗元齊名。他的田園山水詩與陶淵明、孟浩然相近。他能以雅潔明快的語言、與眾不同的審美情趣、蓄含意境的景物描寫,形成自己自然淡遠、秀麗澄澈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唐初期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全唐詩》錄其詩十卷,有著作《韋蘇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