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出處〕唐,張誌和《漁父五首·西塞山前白鷺飛》。
〔注釋〕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南,風光秀麗。②白鷺:一種長腿水鳥,又名鷺鷥。③桃花流水:桃花盛開時節春水上漲,俗稱桃花泛,也叫桃花水。④鱖魚:俗稱桂魚,江南一種肉味鮮美的名貴魚類,形體扁平,口大鱗細,皮色淡黃而帶淺褐色。
〔今譯〕西塞山前麵的廣闊天空中,白色的鷺鷥在自由飛翔;映照著桃花的潺潺春水中,肥大的鱖魚在追逐嬉戲。
〔賞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一首寫景抒情詞,是詞人所寫的《漁父》又名《漁歌子》五首中的一首。詞中描繪了色彩鮮明、極富動態美和繪畫美的水鄉風光,並通過優遊自在的漁父生活的描寫,表現了歸隱江湖之樂,寄托了詞人熱愛大自然、渴慕自由生活的情趣。這首詞具有民間文學的質樸清新之氣,也有古代高蹈文人淡泊澄潔的高情遠意,是一首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著名詞作,詞人張誌和也因為這首詞得以名傳後世。
這兩句詞描寫了鳥在飛翔、水在流淌、魚在嬉戲的壯美景象,表達了詞人無限喜悅的心情以及對優美大自然的深深愛戀之情。詞句運用寥寥數筆,把江南春天山川秀麗的景色寫得異常生動傳神,充滿勃勃生機,同時還通過(山)黛、(鷺)白、(桃)紅、(水)綠等鮮豔明麗的顏色,描繪出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佳境。這兩句詞取景精妙,畫麵豐富,語言精煉,色彩豔麗,是詞中的寫景名句。
〔原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張誌和(730?—810?),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16歲舉明經。唐肅宗時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後因母喪不再出仕,遂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他善歌詞,能書畫,會擊鼓吹笛,常與顏真卿、陸鴻漸相唱和。他的詞現存《漁歌子》五首,寫山水風光,鮮明生動,為早期文人詞中比較有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