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節(1 / 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出處〕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注釋〕①今夜:指白露節的夜晚。②明:明亮。

〔今譯〕露水從今天夜裏起開始變白,月亮還是家鄉的最明亮。

〔賞析〕《月夜憶舍弟》是一首懷親詩,是詩人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以後在白露節的晚上寫的。詩中描寫了邊塞地區在白露節的月夜裏戍鼓響、孤雁鳴、行人稀的淒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表現了詩人對因戰亂而離散在山東、河南的幾位弟弟的憂慮與懷念的思想感情,抒發了詩人由於戰亂而造成的家庭苦難的萬端感慨。這首詩結構嚴謹,層次井然,承轉圓熟,首尾呼應,寫得淒楚哀傷,沉鬱頓挫,蘊藉含蓄,表現手法匠心獨運,顯示了詩人的大家本色。

這兩句詩通過描寫時令的變易和月色的美好,表現了詩人對親人的懷念和對故鄉的思戀。詩句中的“月是故鄉明”一句,真切地寫出了異鄉遊子對家鄉百般深切思念的心情。這兩句詩既是寫景,點明了時令,也是抒情,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受,而且為了加強語氣,在句式上使用了倒裝句法,把要說的“今夜露白”和“故鄉月明”的詞序巧妙地一換,便顯得特別矯健有力,顯示了詩人在煉句上的極深功力和化平庸為神奇的高超本領。

〔原詩〕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