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出處〕唐,王維《使至塞上》。
〔注釋〕①大漠:空闊無邊的沙漠。舊時泛指我國西北部廣大的沙漠地帶。②孤煙:烽火與狼煙。古時用作邊塞聯絡信號的烽煙,大多用狼糞燒成,這種煙很濃,能聚集直上,微風吹而不斜。③長河:指黃河。
〔今譯〕浩瀚無垠的沙漠裏,升起了一縷長長的狼煙,孤單筆直;奔騰浩蕩的黃河上,映照著一輪紅紅的夕陽,碩大滾圓。
〔賞析〕《使至塞上》是一首邊塞詩,是詩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春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塞外慰訪軍情,於赴邊途中所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在出塞途中的抑鬱與孤寂的心情和所見到的大漠在落日下的壯偉景象,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塞外風光和詩人征途中的勞頓與艱苦。這首詩將筆墨的重點用在了寫景上,既寫景又敘事,一筆兩到,自然貼切,意氣飛揚,給人以邊塞風光的實感,是詩人一首著名的詩篇。
這兩句詩描寫了黃昏時大漠奇特壯麗蒼茫悲涼的塞外風光。詩句中以直煙襯大漠,以圓日襯長河,化沉寂為生動,變單調為豐富,使事物在比較對照中更加鮮明突出,逼真傳神,顯示了塞外廣闊無垠、蒼涼雄渾的奇觀,同時,“直”字和“圓”字也用得準確貼切,富有詩意和美感,將孤煙和落日的形態描繪得惟妙惟肖。這兩句詩意境雄奇瑰麗,畫麵壯闊奇偉,色彩鮮明,對仗工整,寫得形象精彩,表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感受,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是詩人描寫大漠風光、並被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闊”的名句。
〔原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作者〕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故又稱河東蒲人。唐玄宗開元九年(721)21歲登進士第,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居陝西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詩歌、繪畫、音樂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詩作以山水詩著稱於世,有很高的藝術性,名篇佳句甚多,對後世影響很大,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他又精通音樂,工繪畫,善作潑墨山水,亦擅人物,筆跡雄壯似吳道子。有著作《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