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反故鄉兮,
狐死必首丘。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哀郢》。
〔注釋〕①反:同“返”,返回。②故鄉:這裏指故枝或故林。③首丘:以首枕山丘,即頭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相傳狐狸無論死在什麼地方,頭部總是朝向它所生長的狐穴所在的山丘。首,名詞作動詞用,頭朝向……
〔今譯〕鳥兒出外飛翔覓食,每次都要返回原來的樹林。狐狸不管死在何處,一定把頭朝著它的洞穴所在的山丘。
〔賞析〕《哀郢》是一首言誌抒情詩,是詩人被放逐到江南九年後所寫的。詩中以質問為什麼老百姓會受苦於水深火熱之中發難,中間以自己的不幸遭遇為線索,抒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最後將造成這種國破家亡、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悲慘狀況歸罪於國君昏庸、奸佞當道,鋒芒直指統治階級的最高層,表達了詩人對危亡前夕的祖國的無限眷戀,以及詩人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個人沉淪遷謫的傷感。這首詩字裏行間顯示了詩人大義不屈、愛國彌堅的無畏氣概,洋溢著無法遏製的憤激之情,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愛國詩篇。
這兩句詩運用了鳥返故林、狐死首丘的生動比喻,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戀戀不忘故土、時時懷念家鄉的眷戀深情。詩句設喻巧妙,對比強烈,語意深重,充滿了詩人對郢都的留戀和對祖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崇高感情,讀來令人感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後人常用這兩句詩來比喻對故鄉的熱愛與懷念,並表明患難之中不忘本。〔原詩〕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
楫齊揚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複。
慘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障之。
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憎慍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第二章 漢魏六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