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幹呈羊屎狀:正常小兒的大便為軟條便,每天定時排出。若大便幹燥難以排出,大便呈小球狀,或2~3天一次幹大便者,多是腸內有熱的現象,可多給菜泥、鮮梨汁、白蘿卜、水、鮮藕汁服用,以清熱通便。若內熱過久,寶寶易患感冒發熱。
(2)食不好,臥不安:如果寶寶飲食過量,或吃了生冷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會引起寶寶肚脹不舒服,往往還使寶寶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
(3)鼻中青,腹中痛:中醫學認為,寶寶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後,可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寒濕內生,腹脹腹痛。而腹內寒濕痛可使寶寶麵部發青,見於鼻梁兩側發青。
(4)舌苔白而厚,腹中積食多:正常的寶寶舌苔薄白清透,淡紅色。若寶寶舌苔白而厚,呼出氣有酸腐味,一般是腹內有濕濁內停,胃有宿食不化。此時應服消食化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小兒百壽丹、消積丸等中藥。
(5)手足心熱,常有病痛:正常寶寶手心、腳心溫和柔軟,不涼不熱。若寶寶手心腳心發熱,往往是要發生疾病的征兆,因此要關注寶寶精神狀態和飲食調整。
(6)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若寶寶口鼻幹燥發熱,口唇鼻孔幹紅,鼻中有黃涕,都是表明寶寶肺、胃中有燥熱,要注意多飲水,避風寒,以免發生高熱、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