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節 如何訓練寶寶的感知能力(1 / 1)

2~3個月的寶寶眼睛逐漸變得靈動起來,而且把對光亮的興趣逐漸轉移到顏色上來,並能長時間注意一個事物,也會對運動的物體產生一定的興趣。此時看見媽媽總是會變得很興奮,看媽媽的時間通常會比看其他人長,有時還會發出與媽媽打招呼的聲音。為了提高孩子的視力,媽媽可以拿著嬰兒喜歡的玩具邊走邊晃動,讓寶寶的目光隨著物體做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動。此外,還可以抱著孩子熟悉房間裏麵的物品,一邊走一邊解說,這是冰箱,這是洗衣機。這樣反複多次之後,以後一說到冰箱,寶寶就會主動把目光轉到冰箱的方向。

媽媽還要注意經常與寶寶說話,此時跟他們說話不僅會促進寶寶語言的發育,還能提高聽覺能力。媽媽可以在寶寶視線之外,呼喚孩子的名字或者搖動帶響的玩具,觀察寶寶是不是能夠準確快速地確定聲源。如果不能,要帶著寶寶去檢查聽力。如果給寶寶聽音樂的話,一定不要用過響的聲音刺激寶寶,而且不要用一種聲音反複、長時間地刺激。感知覺能力訓練要循序漸進,一定不要揠苗助長。寶寶在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之前,主要以表情作為與人交往的工具。他們能夠充分運用麵部表情、動作、姿態和聲音向成人表達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研究表明,寶寶3個月的時候就會對走近的人露出笑臉了。如果有人逗他們或者輕輕觸摸他們的前胸和肚皮,他們就會“咯咯”地笑出聲來。心理專家認為,笑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微笑發生的早晚不是天生的,而是與後天的學習和經驗有關。曾經有科學家做過研究,結果發現在孤兒院成長的嬰兒比在正常家庭中成長的嬰兒出現微笑的時間要晚1個月。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人對這些嬰兒微笑,他們缺乏與人交往的機會。由此可見,豐富的環境刺激和溫馨的家庭對嬰兒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讓寶寶笑口常開,不僅會讓寶寶身心健康,而且會讓寶寶得到更多的喜愛和關注,所以讓寶寶學會微笑對他們今後的社會交往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那麼,父母要怎樣幫助寶寶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呢?首先,家長不要把寶寶長時間放在嬰兒床裏不理不睬。有些人認為如果孩子一哭就抱很可能把孩子慣壞了,所以非常“狠心”地把孩子放在床上任他們哭鬧。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在寶寶自我意識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哭聲不能馬馬虎虎地處理,長期這樣的話會使寶寶感到缺乏溫暖,得不到心理安慰。長時間的孤獨、失望等消極心理對寶寶自信心的建立極為不利。除了要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媽媽還應該經常與寶寶一起做遊戲。寶寶做得好要及時誇獎,做不好也要鼓勵,遊戲結束的時候要摸摸孩子的小臉蛋,對他們微笑。

§§第四章 3~4個月嬰兒的護理保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