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國房地產的大環境(2 / 2)

廣場和雕塑也是城市文化的一個鮮明特征。世界上俄羅斯的廣場是最大氣和漂亮的。莫斯科除已知的紅場外,還有勝利廣場、革命廣場、普希金廣場、馴馬場廣場(原名十月革命50周年紀念廣場)、羅賓廣場、加加林廣場等等。每個廣場一個主題、一個主題雕塑。形成整體美的效應,有震撼力。在歐洲,到處都可以看到雕塑。雕塑是衡量城市審美感的一個重要尺度。我國相差甚遠。我國城市中大連的廣場首屈一指。上海這幾年中心綠地搞了不少,廣場建設尤其是城市雕塑,卻至今沒有明顯的變化。一些廣場不廣,缺少雕塑,使廣場喪失靈氣。有的雕塑不倫不類。

地鐵文化是城市文明的又一個重要標誌。全世界最好的地鐵在莫斯科。第一條地鐵是在斯大林時代就造的。當時是不計工本,地鐵在地下50米深,全部使用卷揚電梯。莫斯科地鐵充滿文化氛圍和藝術,地鐵裝潢非常豪華,充分表明當時決策者超越時代的眼光。在地鐵通車典禮上,市委第一書記說了這樣一段充滿激情的話:“我們的地鐵是普通人的交通工具,不僅應該是最方便的,還應是最美麗的,在藝術上也首屈一指。”的確,走進莫斯科的地鐵,猶如置身於地下藝術宮殿。革命廣場車站兩側各有十幾個拱形門,都用棕色大理石裝飾,拱門兩側豎有兩座大理石紅軍戰士的雕像。馬雅可夫斯基廣場車站矗立著詩人半身銅像。所有拱門鑲著不鏽鋼。圍成圓形的明燈嵌在拱頂,反射在白色中間是紅色的大理石地麵上,發出迥異風采。基輔車站的拱門都用金色花紋裝飾,配上拱頂的金色大吊燈,儼然皇宮風格。拱門之間,是裝在金色框子裏,用馬賽克精心拚砌的巨大壁畫。世界上最破爛的地鐵在紐約,但是紐約地鐵頻率甚高,乘坐倒很方便。上海的地鐵還算不錯,但隻有兩條。有些設施缺乏遠見。

順便提及機場位置。機場到市中心的時間要與飛行時間成正比。如果飛行隻有一小時,而從機場出來到城市鬧市,卻要兩小時多,這就不成比例。目前,我國的機場離城市越來越遠。南京機場出來開車要一個多小時。西安原來機場在市區,現搬到鹹陽。上海浦東機場如果選得離市區近些,可以不造磁懸浮。這筆經濟賬是否算過?

上述都涉及到一個城市的總體布局和規劃。在一張白紙上畫圖容易,但也要先心中有數,整體規劃。美國的華盛頓、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北京的故宮等,由於先有總體布局,方位十分明確,建築物布局得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改革中迅速崛起的中國溫州龍港農民城,也是中國城市規劃建設上的一個成功範例。總體布局要有大手筆、有遠大的眼光。如果我們一些領導隻考慮自己任期裏的政績,一些重大建設項目的效應就會在後期減少。“文革”中,有人批鬥陳丕顯,說滬閔路工程大手大腳。時間證明,滬閔路幸虧有那麼寬,所以還能適應今天上海的交通流量。而20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上海南北高架隻有二車道,幾年之後就顯得擁堵,就說明當時設計缺乏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