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中美解怨中南海!玄機猶係乒乓球(3)(3 / 3)

在相隔12000英裏的兩國首都擬定的兩篇正式發言,實際上用兩國各自慣用的語言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可見,兩國領導人在一代人的時間裏第一次開始彼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而不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待對方。

基辛格想到這兒,趕快拿起直通總統辦公室的專用電話。

中美恢複談判,蘇聯的神經繃緊了

1970年1月21日,也就是中美大使級的第135次會談舉行以後的第二天,基辛格剛剛跟尼克鬆總統碰過頭,很為昨天的華沙會談而鼓舞。尼克鬆覺得,這次該由他本人發出信號了。尼克鬆決定將在二月份向國會提出的外交政策特別報告中,發出新的信號。他已經囑咐這個報告的有關中國的部分,由基辛格來起草,要講幾句中聽的、讓中國人獲得好感的話,要透露美國“盡力采取同北京改善實際關係的步驟”。基辛格的頭腦中已經湧現出諸如“偉大而生氣勃勃的人民”“勤勞、勇敢而有天賦有教養的人民”之類的形容詞,用之以形容大洋彼岸的中國。

基辛格剛剛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不久,蘇聯駐美國大使阿納托利·多勃雷寧就出現了。這位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的蘇聯大使跟基辛格保持著一係列的機密往來,這一往來後來被稱為“後門渠道”,又被稱為“多勃雷寧——基辛格渠道”。它是處理莫斯科與華盛頓之間極為敏感的問題的一種手段。

多勃雷寧剛剛坐下寒暄了兩句,就坦率地向基辛格提出:請給他介紹昨天中美華沙會談的情況。多勃雷寧凝視著基辛格,說:“我特別注意到了你們國務院發言人宣布這次會談時,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字眼。這可是從未有過的事。”

基辛格感覺到他眼睛射出的睿智、關切的目光包含著忐忑不安。盡管基辛格極為自信,卻也還十分欽佩多勃雷寧,認為他是蘇聯第一流的美國問題專家,他富於想象力,溫文爾雅,具有開展高級外交所必不可少的品格,即不管到什麼地方,在什麼社交場合,都能控製感情,反應敏銳,談笑自若,應酬自如。基辛格覺得他是一個能以爐火純青的技巧活躍在華盛頓上層社會的能人。他具有侃侃而談,以其超人的智慧去說服人的魅力。基辛格了解過他的履曆,他在大學裏學的是曆史,又獲得過航空工程師的職稱,戰時在造飛機的工廠幹過,年輕時在莫斯科就有“美國通”的雅號。基辛格利用他與蘇聯高層首腦的關係向克裏姆林宮轉達美方的觀點,而依靠自己駐莫斯科的外交官的時候卻不多。

現在,基辛格聽著多勃雷寧的要求,產生了一種下棋獲勝者的優越感。基辛格想起多勃雷寧善於利用美國人的弱點去巧妙地耍弄美國人。有一次,多勃雷寧在一次社交場合引用了威爾·羅傑斯的話:“美國在戰爭中從來沒有失敗過,而在會議上從來沒有得勝過。”他在眾多的各國外交官麵前博得了笑聲。

昨天華沙會談的成果使基辛格有了機會,以半開玩笑的方式回答多勃雷寧:“大使先生,難道你不認為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麼?”

多勃雷寧老練地用笑聲來掩蓋了自己的尷尬。笑罷,便說:“我希望美國不是在考慮利用中國作為一種軍事威脅。”

基辛格笑著提醒他:“大使先生,我記得去年尼克鬆總統當麵向你表明過,美國在中國問題上已經采取或者正在采取的任何行動都不想使蘇聯為難。另一方麵,中國和美國雙方都不能容忍互相為敵的形勢發展下去,就像我國不想永久與蘇聯為敵一樣。我也再次說明,中美兩國的接觸,並最後在外交方麵采取行動,這不是針對蘇聯的。”

基辛格望著多勃雷寧仍然不太放心的神態,本來想告訴他,昨天會談的情況很簡單,無非是每個大使念了一篇預先寫好的發言稿;但又一想,他倒並未因為莫斯科在任何問題上從未開恩向美國介紹過情況而猶豫不決,竟然理所當然地來打聽中美會談情況。基辛格笑了笑,把話題換了:

“大使,你夫人伊利娜主持的晚會給人很深刻的印象……”

看著多勃雷寧心不在焉地應酬著答話的樣子,基辛格不無幸災樂禍地想,北京已經成為觸發蘇聯人“神經痛”的地方。

基辛格接著馬上聯想起最近流傳的一個典型的笑話——

勃列日涅夫給尼克鬆打熱線電話說:“聽說你有一台新式的超級電腦,能預言二□年將要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