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中美解怨中南海!玄機猶係乒乓球(2)(3 / 3)

一會兒,會議室與總統辦公室連接的右邊房門打開了,一個人走了進來。此人不是尼克鬆總統,而是基辛格。基辛格一邊態度隨便地用姓名的愛稱向在座的各個軍政要員打招呼,一邊從容地在總統左邊的椅子上就座。基辛格手裏拿著一個夾著文件的黑夾子。夾子的厚度預示著今天會議時間的長短。基辛格夾子裏文件隻有一個副本,它正擺在總統座位前的桌麵上。那是誰都不能伸手去翻閱的。隻有基辛格一個人知道總統今天想些什麼,要在會議上講些什麼。總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法定主席,會議怎麼開,要作出什麼決定,當天早上他已經找基辛格商量好了。

傳來輕微的腳步聲。一個助手提醒大家說:“先生們,總統來了。”

尼克鬆胸有成竹地從右邊門裏走進來,在當中主席的位置上就坐,例行公事地瞄了所有的與會者一眼。這時,與會者都稍為有點緊張,隻有基辛格是例外,在令人莫測高深地微微笑著。

尼克鬆宣布開會了。他簡單扼要地講明今天開會的內容;然後,頭微微朝左邊一揚:

“亨利,你把可供選擇的方案給我們談一談吧!”

基辛格首先清了清嗓子,清楚沉著的聲調,簡要地講明早就準備好了的方案。

尼克鬆仰身背靠座椅,微笑地聽著他當天已經批閱過的內容。基辛格好像又回到哈佛講壇上,不過聽講的已不是學生,而是美國內閣的成員及其高級助手。基辛格抑揚頓挫地講著,時而強調一下重點,時而解釋一下不好懂的字眼,時而另外翻開一些本子,旁征博引。

這是1969年10月間的一次會議。基辛格首先回顧了美國現有的被稱為“兩個半戰爭”的戰略理論。根據這個理論,美國軍隊要準備打“兩個半戰爭”:“一個”是保衛歐洲,抵抗蘇聯的進攻;“另一個”是抵抗中國對東南亞或朝鮮的進攻;還有“半個”戰爭是對付別處的不測事件,例如中東衝突。“兩個半戰爭”計劃是基於50年代針對鐵板一塊的共產黨陣營的政治現實而製定的,而與今天的政治現實不相符合了。中國蘇聯兩個共產黨巨人已經出現了分裂,中國人與蘇聯人同時發動戰爭的現實前景並不存在。美國必須拋棄那種固執地認為共產黨是一塊鐵板的思想,而且美國的軍事政策並不認為中國是一個主要的威脅。基辛格認為,即使美國戰略理論的轉變從沒有得到北京的承認,美國仍然必須進行自己的調整。

為此,基辛格的班子提出了“一個半戰爭”的戰略新理論。根據這個新戰略,美國在和平時期保持這樣的部隊,它足以同時對付在歐洲或亞洲發生的一次共產黨大規模進攻;援助盟國對付亞洲的非中國的威脅,或者應付其他地方發生的緊急事態。

討論開始了。當然,免不了也會有分歧與爭執;但是,與會者對基辛格所講的不會有任何嚴重的詰難。除非得到總統事前暗示或以言詞、表情作出的表示,否則,誰也不會提出什麼意見,因為誰也經不起在重大問題上站到“錯誤”的一邊去。

尼克鬆在會上也會問一些問題,不過他提問的方式就明白無誤地告訴別人他需什麼樣的回答。尼克鬆顯然感到十分滿意。因為基辛格切合他的意圖對戰略理論的調整,表明了美國外交政策已經產生了一個質的轉變:美國將根據敵手對美國采取的行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根據它們的意識形態,來對待他們。

第一節 中美談談停停十五年周恩來基辛格費籌謀(2)

中美談判十五年,要回一個錢學森

1970年1月20日,中斷了兩年整的中美華沙大使級會談又舉行了。而且,破天荒地在中國大使館進行會談。令人覺得意味深長的是,當天中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羅伯特·麥克洛斯基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會談將在“中共大使館”舉行。可是,幾個小時以後,麥克洛斯基又奉白宮的指示,出來修正他的說法。他宣稱,會談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舉行。敏感的外交界人士當然注意到,這是新中國自1949年成立以來,美國官方發言人首次用這個正式名稱。麥克洛斯基反複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