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陶鑄在南京由黨營救出獄,來到武漢,這次重返故土,已整整10年,麵對國民黨留下的這一堆破爛攤子,陶鑄幾乎一連幾個月都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由於他在沈陽擔任過沈陽市特別市委書記,協助陳雲同誌接管沈陽,具有處理接管城市的實際經驗,采取“各按係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後分”的接收方法,並首先抓緊解決在政治上、經濟上有助於恢複秩序、穩定人心的一些關鍵性問題,特別是在南下途中,就組織了接管大城市的班子,並在開封逗留期間,抓緊時間,編印了《入城手冊》,發給接管的幹部,人手一冊,參加接管的幹部到達武漢後,嚴格遵守紀律,執行政策,武漢三鎮的接管工作,順利進行。
對黨的宣傳輿論工作,陶鑄在接管武漢的千頭萬緒的繁重的工作中,都親自過問。武漢解放後,陶鑄委派範長江接管了國民黨的《武漢日報》,主持出版《長江日報》,《長江日報》每天大樣,陶鑄必親自審閱後,才簽字付印。他的辦公室在德明飯店二樓,裏麵是他的一間臥室,外麵一個套間是辦公室,他的秘書宋群就住在他隔壁的一間房子裏。每晚12點多鍾,範長江派通訊員送大樣來給陶鑄審閱。他親自撰寫對部隊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大綱》,提高部隊對形勢的認識。
他在對部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報告中,多次精辟地分析新中國成立後的國際國內形勢,教育幹部戰士“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徹底掃除“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天下太平的麻痹思想,特別提醒幹部、戰士:“我們要以備戰的姿態,從事建設。因此,我們不可能關起門來進行和平建設。”
由於勞累過度,肺病複發,這年7月間,他又吐血了。組織決定讓他先後到武昌東湖和廬山去療養。8月4日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兼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率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部在長沙宣告起義。陶鑄在廬山療養一個多月,就迫不及待地返回武漢,隨即奉命去長沙,受中央軍委委托對長沙起義改編為21兵團的全體官兵授旗授印。陶鑄離開武漢時,特從第四野戰軍中選調一批政治工作幹部,隨同去長沙,加強起義部隊的政治工作。
第一節 陶鑄一躍排第四觸怒林江做冤魂(7)
陶鑄剛從湖南返回武漢,就在參加中南局的會議上,接到毛主席發來電令,令陶鑄即赴廣西,主持廣西剿匪工作。來電傳達中央指示,即令半年內完成廣西剿匪任務。陶鑄來不及整理行裝,就匆匆離開正在召開的中南局會議會場,率領一個班的警衛人員,於當天深夜12點,冒著大風浪乘船渡江,從武昌南下趕往廣西。這時,是1950年10月上旬。
1951年11月,陶鑄結束了在廣西一年的工作,返回中南局。就在他從南寧返回武漢途中,這才抽出短時間,順道回祁陽老家石洞源探望闊別20多年的鄉親。這時是農曆九月十二日,隻帶秘書關相生和警衛員趙國智、邢光文等七八人,他謝絕當地政府的接待,在祁陽雇了一隻小船,沿湘江順流而下,天黑從下街口上岸,在他胞妹月梅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步行八裏山路,去石洞源老家看望。
他在石洞源隻呆了半天,參觀了陶氏以山小學,還和教師們談了話。中午吃了一頓家鄉用盆子淌的紅薯粉皮,當天下午就離開祁陽趕返武漢。
剛到武漢,就接到中央電令,調廣州工作。12月25日中央任命陶鑄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兼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南軍區第二政委。
1951年11月,陶鑄受命回到他戰鬥過的廣東主持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把廣州建設成祖國美麗的南大門的設想,時時裝在心中。他到廣州不久,就去專門看望他的老戰友、當時的廣州市委書記王德,聽取這位老戰友對建設廣州的設想。在攻打廈門監獄時,陶鑄和王德都是“破獄委員會”的領導成員,一見麵陶鑄就笑著對王德說:“你這個市委書記,不要光顧了抓工業、商業,我一路到你這來,路上坑坑凹凹,還有好幾條臭水溝,這些地方,可以修建街心花園嘛,廣州天熱,讓市民晚上好乘涼嘛!廣州是大革命的發源地,是祖國的南大門,我們要抓緊時間,把廣州建設好,讓海外歸僑一踏進南大門,就看到解放後的新中國的新氣象。”
解放初期,廣州市百廢待舉,城市建設經費困難,市委書記王德不但不敢想修建街心花園,甚至連城市道路的維修費都拿不出。群眾對市容變化不大,很有意見。陶鑄說:“老王,社會上又流傳起一首國民黨統治廣州時期的民謠,你聽說了嗎?”
王德說:“聽到了。”
陶鑄當即順口念起那首民謠:“電燈不明,自來水不清,電話不靈,馬路不平。”接著,陶鑄深感內疚地說:“這是對我們共產黨的批評啊!”
王德說:“我何嚐不掛在心上呢?廣州現在是口袋空空,沒有錢啊!”
熟悉陶鑄的幹部,都摸準了他的脾氣,隻要他認準是該辦的事,再大的困難,你隻要在他麵前乘機叫苦,把困難攤出來,讓他狠狠地批評你一頓,他會挺身而出,拍板相助。1953年5月,當他接受中央任命,兼廣東省代主席時,他就決定,把廣東省市政建設經費中的3/4撥給廣州市。經常親自找負責城建的曾生、林西等同誌去彙報工作,限期完成一些城建項目,並對廣州市政建設的遠景規劃,群眾迫切盼望解決的那些問題,他都經常提出具體意見。
廣州早先稱得上公園的,隻有一個中山公園。陶鑄發動機關幹部義務勞動,改造臭水溝,把沼澤地的淤泥挖出來,淤泥變成山,沼澤地變成湖,接連在廣州市內建成有山有水、花果滿園的七個公園。著名的建湖、瀏花湖,就是他這樣精心設計出來的。廣州的每一項市容建設,都凝結著陶鑄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