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陸定一忽憶“六月雪”!劉少奇沉冤昭千古(15)(2 / 3)

會議精神迅速布置下去。中共北京市委開始向一些大學、中學派工作組。大學工作組成員由中共中央組織部抽調,中學工作組成員由團中央抽調,然後由北京市委統一介紹到各學校。

“文革”中的第一個工作組,是由陳伯達率領的駐人民日報社工作組,5月31日進駐。第二個工作組是以張承先為組長的駐北京大學工作組,6月1日晚進駐。張承先是中共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已準備調任國務院高等教育部副部長,還沒有到職,正好就先去了北京大學。這兩個最早派出的工作組,是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有關負責同誌商定,並報毛澤東同意的。

自從向北京大學派工作組的消息在報上公布以後,北京許多大學、中學的師生成群結隊湧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北京市委所在地,強烈要求派工作組進校。大多數學校的黨政領導被青年學生衝擊得夠嗆,確實也無法行使領導職能。為使局麵不致失控,中共北京市委在請示中央同意後,從6月5日起加快了派工作組的步伐。全國大部分省、市和一些中央部、委,也紛紛仿效北京市的做法,陸續向本地區、本係統的一些單位派出了工作組。新調任的文化部常務副部長肖望東(原南京軍區第二政委),還主持向國務院文化係統各單位派出了由軍隊幹部組成的工作組,林彪親自批準從解放軍總政治部抽調300名幹部參加這些工作組。

工作組開進學校,竭力組織學生有秩序地參加運動。但被《人民日報》那一篇篇激動人心的社論文章撩撥起來的學生們,怎麼也平靜不下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學校秩序還在滑坡,混亂局麵迅速向社會擴散。

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三位常委經過商量,決定去杭州毛澤東那裏開一個會,研究一下運動的指導方針。

6月9日,三位常委和從北京去開會的人乘一架專機飛抵杭州。

小會在毛澤東住的劉莊賓館開了兩次。出席會議的,除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和陶鑄,還有根據毛澤東意見增加的陳伯達、汪東興和六個大區的中央局書記李雪峰、宋任窮、劉瀾濤、魏文伯、王任重、李大章,陪同越南勞動黨中央主席胡誌明來杭州的康生,也正好參加。會議完全是務虛性質的漫談,話題換了一個又一個:運動情況,教學改革,提拔年輕人,報紙版麵,點名批判程序,工作組,農村生產,知識分子,民主人士……

工作組問題倒是涉及到了,但沒有形成明確意見。毛澤東隻順便說了一句:“派工作組太快了並不好,沒有準備。不如讓它亂一下,混戰一場,情況清楚了再派。如貴陽師範學院派什麼人去?”

可是,事實上這時大部分工作組已經派出。

常委們回到北京,開始貫徹杭州會議精神。因為周恩來6月15日要出訪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指導運動的責任現在就落在劉少奇、鄧小平兩個人身上了。

首先是把杭州會議上比較確定的幾件事貫徹下去。一是大學、高中停課半年,集中精力搞文化革命。這是會上定了的。二是關於文化革命的大體安排,這是各級組織都關心的問題。正好中南局、西北局各有一個報告,講對運動的部署意見,在杭州會議上也談過。這兩件事都急,所以劉少奇、鄧小平在6月13日回北京的當天,就以中共中央名義把停課半年的決定和中南局、西北局的文件發了下去。

第二天,劉少奇、鄧小平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杭州會議精神。這以後,他們又多次在福祿居會議室或懷仁堂後廳聽取文化革命情況的彙報,研究處理運動中的各種問題,盡力按照杭州會議精神把群眾發動起來,又不使社會陷於混亂。

為了增加感性認識,劉少奇利用夜深人靜,到北京大學校園看了看張貼的大字報。隔了一天,又到清華大學看了一次。

兩個學校的大字報真可稱得上是鋪天蓋地。不但專門搭起來的一排排蘆席棚上貼得滿滿的,就連那些位置稍為適宜的樓牆外麵,也橫七豎八地刷上了大標語。在蒼白的燈光下,各種紅的、黃的、白的、文字的、漫畫的大字報連成一片,被風吹得簌簌作響,形成一種奇特的景觀。

然而,亂批亂鬥的勢頭有增無已。幾乎所有大中學校的一二把手都受到衝擊。許多教授、專家被當作壞人揪出示眾。出身不好的人被稱作“狗崽子”,橫遭歧視、汙辱。抄家、打人、批鬥會成為家常便飯。自殺和打死人的情況時有發生。少數學生同工作組發生對立,且有越來越嚴重之勢。

6月18日上午9點,北京大學一些學生利用工作組集中開會之機,設立“鬥鬼台”“斬妖台”,擅自把40多名所謂的“黑幫”“反動學生”揪來批鬥。學生們給這些人戴上紙糊的高帽子,臉上塗上墨汁,對他們罰跪、扭打、揪頭發、撕衣服,肆意汙辱。現場極為混亂。工作組長張承先聞訊急急趕來,嚴肅批評了這種行為,製止了事態的進一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