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21)(3 / 3)

說了半天,也想介紹一下我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我是江蘇人,出身於貧苦的家庭,五歲時父母均去世,依舅父而生,自高小卒業而後,無力繼續學業,即在上海書店為學徒有七年餘,此後十年東奔西走直至如今。前年冬由歐返國,病中與陸華認識,於是歲3月結婚。我們在政治與性情上一切均很合適,惟年齡相差太遠,今年我已35歲。

近閱報載,歐洲風雲甚緊,英倫外交已在開始改變,如果愛好和平的國家能夠聯合一致,則或者暫時可以阻壓迫在目前之戰禍。歐洲華僑甚多,應該在迫切地盼望祖國勝利的消息,我們沒有別的來回答國外僑胞的熱望,隻有更加努力,為驅出日軍而苦幹,為中華民族之最後解放而苦幹。

這幾封彌足珍貴的信件,從其中可窺視陳雲和於若木當時在延安的婚戀情形之一斑。

1941年,於若木因為懷孕,妊娠反應很大,不得不離開馬列學院,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段時間。

這時,馬列學院成立研究室,於若木在研究室學習。

不久,她生下了長女。按二人約定,生了兒子,由陳雲取名;生了女兒,則由於若木取名。於是,她為女兒取名陳偉力。

陳雲很喜歡孩子,把孩子交給保姆帶,他都有點不放心。這樣,於若木就自己帶孩子,帶了一年多。

1944年3月,陳雲調離中共中央組織部,擔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這時,孩子大了一些,於若木就擔任陳雲的機要秘書,為他收發文件。

從此,二人風風雨雨,相濡以沫,共同度過了半個多世紀。

熟知江青的人都知道,其人為遮掩自己的曆史,借“文革”之風,不知害過多少知情者。許多的文章都披露過江青如何整治和她一同從延安走出來的夫人們,尤其是知曉她的一些劣跡、對她有過非議的。而於若木居然在1970年江青如日中天,大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飛黃騰達之時,貼出了針對江青的大字報,自然她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

這其中的是非恩怨,還是錄述於若木於1980年的自述如下。

1937年七七事變後,我經組織介紹,由北平到了延安。在中央黨校學習時,開始聽說了江青這個人,當時他在12班,我在19班,同班同學告訴我,她叫藍蘋,演過《大雷雨》,是有名的電影明星,紅極一時的人物。果然,不久我見她在黨校自編自演了《棄兒》等節目。後來我進了馬列學院,江青也進了這個學院,恰巧分到了同一個班。在此之前,我已和她認識了。那時她為了個人的一些事情,經常跑中央組織部找人談話。

1943年春,由於陳雲長期勞累,身體比較虛,組織上決定他到棗園休息。到了棗園,我們和王稼祥、朱仲麗住在一起,毛主席住在棗園的另一處,江青經常跑到我們這兒來看看,還常讓朱仲麗給她看病。當時,延安的許多幹部對江青的生活作風十分看不慣,議論很多,甚至有人叫她狐狸精等。對於這類問題,我從不議論。江青也知道這種情況,有時談話中對我表示讚許。那時,延安的領導幹部與普通幹部之間的待遇差距並不很大,就穿衣來說,一般人領平紋布的衣服,而領導幹部是量體做斜紋布的衣服,我從來未與別人計較這些,隻是按製度領普通衣服。江青說,你不與別人講平均主義,不計較待遇,意思就是不向她講平均主義。

到了全國解放後,我從一些事情上看到,江青這個人越發不像樣了。從保健醫生、護士那裏聽到,江青一個人要一個專職保健醫生、三個護士日夜輪班照顧。我十分氣憤地說,許多老幹部資格比她老、功勞比她大、地位比她高,都沒有這樣做,她憑什麼享受這種待遇,何況她身體還沒有壞到這種程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