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高度認識水的問題的嚴重性》是陳雲1990年6月對張光鬥、陳誌愷合著的《我國水資源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一文寫的批語。批語指出,應該把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治理汙水和開發新水源放在不次於糧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並列入長遠規劃、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加以實施,以逐步扭轉目前水資源危機的嚴重狀況。
《工作要抓實》是陳雲1990年6月同中央負責同誌談話的要點。談話指出,自從江澤民同誌主持中央工作以來,製定了不少好的方針政策。現在的關鍵是要抓落實。同誌要拿出一定時間“踱方步”,考慮戰略性的問題。
1989年9月4日,鄧小平同中央幾位負責人談話,談到加強中央的權威性時說:“前一段我提出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加強。陳雲同誌講,各路諸侯太多,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各自為政。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中央的話不聽,國務院的話不聽,這不行。特別是有困難的時候,沒有中央、國務院這個權威,不可能解決問題。有了這個權威,困難時也能做大事。”
的確,對全國一盤棋、中央必須具有權威等論點,陳雲是堅持始終的。
在他晚年,他更是覺得這一點尤其重要,他對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認識到堅持這一點的重要性,也不放過機會對地方負責人宣講這個道理。
《要維護和加強黨中央的權威》是陳雲1994年2月同上海市負責同誌談話的要點。談話指出,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當然,目前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首先要維護和加強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如果沒有中央的權威,就辦不成大事,社會也無法穩定。作者指出,中央決定從今年起實行分稅製,使中央逐步集中必要的財力。上海和全國其他各地都表示讚成,說明大家是顧全大局的,我很高興。作者認為,從全國來看,當前經濟工作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建設規模一定要與國力相適應,而且要留有餘地。同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經濟效益上來。談話最後強調,現在的中央領導班子是堅強的、有能力的,工作是做得不錯的。全國上下都要同心同德,團結一致,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采取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和措施,把中國經濟搞上去是大有希望的,社會主義中國是大有前途的!
患難夫妻情深意篤
陳雲的夫人於若木,知道她的人不多。這和黨內有的領導人家庭“夫貴妻榮”的現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一些場合,或是有關營養學的一些活動,新聞傳媒報道時會提及於若木這個名字,冠以營養學家的頭銜,但也僅此而已。個中原因,當有陳雲家人要求自律甚嚴的緣故,而於若木自己的說法是:“或者是受陳老的影響,或者我的個性與他有相似之處,不願出頭露麵。”
讓我們從她與陳雲的傳奇婚戀、她與江青的公案及她作為營養學家對陳雲的照料等幾個方麵來認識這位老人。
於若木原名於陸華,1919年4月出生於山東濟南,祖籍山東淄博。在她出生之前,她家已遷往濟南。父親於丹甫,是中國第一批派往日本的留學生之一,畢業於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回國後擔任山東第一師範校長,是山東教育界的老前輩,山東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於若木在濟南念完小學,進入山東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上完初中一年級,便離家前往北平上學。內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哥於道泉當時在北平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工作。
於若木16歲時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平津吃緊,於若木和大批南下的學生一起,來到濟南。她決定和妹妹於陸琳(後來改名於璐琳)一起前往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