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性格內向,平常說話不多,但勤於思考。他不喜歡客套,講究實在。他更反對辦事送禮、走後門,他對送禮辦事的人,批評起來,是一點情麵都不講的。前幾年,有一回他的家鄉有人送來一份精美的文房四寶,同時請他為準備開辦但還沒有正式批準的一家公司題詞。陳雲聽了很不高興,說這個詞不能題,我一題詞,就等於強迫主管部門批準成立這家公司。他要工作人員把送來的文房四寶如數退回,而且囑咐要向上海市委通報這件事。
如此,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家人看到,陳雲的客人來訪,經曆了由多送禮、到少送禮、到不送禮的過程,漸漸地,來訪客人均空手登門了。
這在各級幹部中傳為佳話。
陳雲到外地,從來不準當地領導幹部到機場迎接或者送別。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請不到”是陳雲會客的一條規定,即使春節老朋友來拜年也不例外。他說,電話拜年最好,既省時又省力。如果都來登門拜年,大家都受不了。他總說:“大家都挺忙,走那形式幹嗎!”他的作風是:“沒事別來,有事說事。如果電話中把事辦了,就別跑腿了。”
他的不善客套的作風,其執行之嚴格,時常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讓人下不來台。春節時把未約好來家拜年的老戰友拒之門外、堅決不見的事常有發生,讓老同誌尷尬得下不來台。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上將受到陳雲保護,幸免於難,內心非常感激。路經北京時,專門去看望陳雲,被衛士長鬱德水擋在門口:“韓司令,首長說不見,請回吧。”韓先楚不甘心,對鬱德水說:“你再跟首長說說,我就見一麵,決不超過三分鍾,超過了你趕我走。”鬱德水進去向陳雲報告,並勸說道:“首長,人家一個大司令,在門口等半天,就見他一麵也不要緊麼。”陳雲將手一擺:“沒事見什麼?叫他回去好好幹。”
鬱德水一臉尷尬地對韓先楚說:“韓司令,首長的性子您也了解,他說沒事見什麼?叫你回去好好幹……”
韓先楚的強勁也上來了,說:“你再進去報,就說我韓先楚沒別的要求,隻見一麵,一句話也不講,見一麵我回頭就走。”
鬱德水為難地皺起眉:“都報過三次了,再去報,這話叫我怎麼說呢?”
“我怎麼說你怎麼說。”韓先楚補充一句:“你不去報,我就不走,首長不見我,我也不走,我就等在這兒了!”
衛士長無奈,隻好如實向陳雲報告,說韓司令隻見首長一麵,不講話,見不到首長就不走。陳雲不做聲,衛士長就試探:“那就見一麵吧?”陳雲仍不作聲。衛士長沒聽到反對的話,便做主引韓先楚進來。韓先楚用軍人步伐走到陳雲麵前,“哢”地一聲響,立正敬禮,一言不發,當即向後轉,仍是那種軍人的步伐,大步而去。侍立一旁的衛士長看得目瞪口呆。
陳雲會客限三分鍾的事眾人皆知,也有不少人效仿,卻每次都是礙於情麵,難以做到。陳雲做到卻毫不費力。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曾任山西省委書記的王謙,有一次倒是順利受到陳雲接見。他同陳雲握手,問安,將公文包放在沙發旁,見衛士長送來茶水,忙客氣一句。待這種例行的寒暄結束,屁股算坐穩了,正想談什麼,就見陳雲伸出一隻手在上衣兜裏掏出一張紙條。王謙以為首長要有什麼指示,便望著那張紙條等候,卻不見陳雲講話。正不知該如何辦,又見陳雲抬腕看表,便探過身去想問問。
這時,陳雲將那張紙條一舉,向他亮出一行字:“三分鍾談話時間已到。”
王謙張開的嘴還沒來得及出聲,便硬生生地閉住,彎腰拿起公文包,起身,告辭,走人。
所以,沒有正事要談,很少有誰會去陳雲那裏浪費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