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4)(3 / 3)

陳雲規定的學習辦法是,對很厚的一本哲學書,從頭至尾一章一章地一段一段地讀,每個星期必須讀到哪一章哪一段。到學習小組討論會上,每個人都必須如實報告是否精讀了規定的章節,誰也不能(包括他自己)借口工作忙沒有讀完規定的章節。這是學習的紀律。然後開始討論,各抒己見。在學習小組學習哲學結束後,按照學哲學的辦法,繼續學習《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哥達綱領批判》《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論》,毛主席著的《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戰爭與戰略問題》等。這個學習小組一直堅持了五年。在繁忙的工作條件下,堅持不懈,既展現出陳雲的學習精神,也顯示了他的堅強毅力。

陳雲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的出色工作,招致了黨內一位以理論家、筆杆子自居的康生的關注。其間發生的幾樁事件,雖未導致正麵交鋒,但暗中的較勁已是公開的秘密。“文革”才開始,陳雲就被江青、康生集團擠得靠邊站,就與那段時間的恩怨思想有牽連。當時在陳雲身邊工作的王鶴壽曾多次回憶此事。黨中央紮根在陝北後,為了壯大抗日力量,擴大解放區,在陝北延安建立了吸引和訓練成千上萬青年的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女子大學、魯迅藝術學院、青年訓練班以及訓練黨員幹部的中央黨校、馬列學院。當時領導黨校工作的是康生,負責黨校幹部工作的是曹軼歐。中組部介紹到黨校的同誌,有些卻被退回,退回的理由,大都是該黨員家庭出身不好,或該黨員本人的社會關係複雜。這種情形報告給陳雲後,他指示王鶴壽找曹軼歐提出批評,指出:是不是好黨員,決定於該黨員本身,家庭關係絕不能作為黨員合不合格的條件,我們黨內許多高級領導幹部的家庭關係也是複雜的,能因此就否定他們的黨性品德嗎?白區黨內的黨員,在舊社會複雜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能夠認為他們接觸一些複雜的社會關係,就否定他們的黨性品德嗎?陳雲叫王鶴壽向曹軼歐講:“你曹軼歐的家庭關係也不簡單,你在上海大學讀書時,社會關係也複雜,你能否定自己嗎?而且經過中央組織部的調查研究,決定介紹入中央黨校學習,你們不接收,是黨內不正常的現象,你們的理由也是站不住的。”根據陳雲的指示,王鶴壽與曹軼歐和黨校黨委其他幾位負責人,嚴肅地進行了一次談話,這才打掉了康生在中央黨校培訓黨員幹部工作領域裏“左”的幹擾。

又一樁,康生是黨內的社會部長,他經常向中央組織部要些幹部到他那一部門工作,組織部了解他們需要的幹部條件,所以介紹去的黨員幹部都是經過多方麵調查研究,認為是政治思想比較好,有些社會經驗和能力比較強的幹部。但是每每是介紹去七八位同誌,常常要退回三四位,理由也是家庭關係複雜、社會關係複雜等等。被退回的幹部當然受到很大刺激。但這些同誌確是黨內的優秀黨員,後來的事實證明,大都逐漸成長為黨內的各級領導幹部。王鶴壽把這種情況報告陳雲後,他認為這是黨內“左”的思想在組織工作、幹部工作問題上的表現和危害。他進一步說:“現在中央組織部的工作幹部,包括在你幹部科工作的幹部,不是也有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複雜的嗎?你看他們的政治思想、觀點和工作態度、個人作風,不是都很好嗎?在選擇提拔幹部問題上,采取‘左’的關門主義,嚴重損害黨的事業發展。你去社會部和副部長李克農同誌商談一次,把中央組織部向他們推選幹部的情形以及他們退回的情形說明,並可提出這樣的建議:如果你們對一些優秀的黨員幹部,不從他本人的政治思想和立場考慮,隻要家庭或社會關係複雜就不接受,那麼中央組織部今後就隻介紹一些農村幹部給你們,他們的家庭出身和社會關係都簡單,但是他們的文化水平可能低一些,社會經驗也差一些,不一定適合社會部的工作。我想李克農同誌是不會有那種極左的觀點的。”王鶴壽根據陳雲同誌的指示,與李克農談過後,他明確表示完全同意陳雲的觀點,不同意那種極左的思想和作風,同時表示他負責糾正他們那裏在這方麵的思想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