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3)(3 / 3)

毛澤東卻很冷漠,大概沒有看,隻聽了田家英的口頭彙報,說:“我們是要走群眾路線的,但有的時候,也不能完全聽群眾的,比如要搞包產到戶就不能聽。”這是毛澤東對包產到戶問題的又一次明確表態。

顯然,毛澤東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的思想和一套政策,雖同意調整,進行局部改變,但未放棄,如提出“包產到戶”等方案,預料他是難以接受的,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再對他提出這類意見,政治風險也是很大的。對於這個大問題,是提出來,還是不提,實在是一個大難題。

陳雲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決定盡快回京同中央常委商量,向毛澤東直接陳述。有一些人曾經勸他再慎重考慮,不必急於提出,但他說:“我擔負全國經濟工作的領導任務,要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此事既然看準了,找到了辦法,提與不提,變與不變,關係到黨的聲譽,關係到人心向背,怎能延誤時機!”

6月24日,陳雲從上海回到北京,立即與劉少奇、鄧小平等幾位中央常委交換了意見,看法基本一致。

6月底,田家英回到北京後,也立即向劉少奇、鄧小平講了對包產到戶的意見,得到了他們的讚同。

7月6日,陳雲給毛澤東寫信說:“對於農業恢複問題的辦法,我想了一些意見,希望與你談一談,估計一小時夠了。我可以走路了,可以到你處來。”

同時,田家英也決心,冒險以秘書身份向毛澤東進言。那時毛澤東正在河北邯鄲視察,他打長途電話要求麵陳意見,那邊傳來電話說:“主席說不要著急嘛!”這句話明顯有些不耐煩的情緒。

7月9日,毛澤東回到北京,在中南海遊泳池召見田家英。田家英陳述說,全國各地已經實行包產到戶和分田到戶的農民,約占30%,而且還在繼續發展,與其讓農民自發地搞,不如有領導地搞,將來實行的結果,包產到戶和分田單幹的可能達到40%,另外60%是集體和半集體的。現在搞包產到戶和分田幹,是臨時性的措施,是權宜之計,等到生產恢複了,再把他們重新引導到集體經濟。

毛澤東靜靜地聽著,一言不發。最後,毛突然向田提出一個問題:你的主張是以集體經濟為主還是以個體經濟為主?一下子把他問住了。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提問,他毫無準備。

毛澤東接著又問:“是你個人意見,還是有其他人的意見?”田家英沒有說與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人商談過,隻說:“是我個人的意見。”當時,毛沒有表示意見,這就是一種態度,不過沒有說出來而已。

當天夜裏,毛澤東約陳雲談了一個多小時。陳雲向毛澤東提出在農村實行分田到戶,這個辦法實際上就是包產到戶。他主要闡述了個體經營與合作小組在我國農村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還是要並存的,現在要發揮個體生產的積極性,以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困難。當時,毛澤東同樣沒有明確表示意見。

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傳出,毛澤東認為陳雲、田家英的建議是錯誤的,很生氣,嚴厲批評說,“分田單幹”是瓦解農村集體經濟,解散人民公社,是中國式的修正主義,是走哪一條道路的問題。問題提得如此之高,使聞者十分震驚。

這個消息很快傳給了陳雲,他聽到後態度深沉、久久沉默不語。他向身邊工作人員表示,這隻是根據家鄉調查的結果,覺得個人搞積極性高一點,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說是“分田單幹”,我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但是,他顧全大局,對批評所謂黑暗風、單幹風未作辯解。

毛澤東還召集會議,批評田家英回到北京不修改“六十條”,卻搞什麼包產到戶,分田單幹。會上,毛澤東撇開田家英,指定陳伯達為中央起草關於鞏固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業的決定。

過了兩天,中央通知在北戴河召開中央工作會議。8月上旬,北戴河會議第一天,毛澤東發表了關於形勢、矛盾和階級鬥爭的講話,會場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批評包產到戶,成了會議的主要內容,它是“重提階級鬥爭”的直接導火索。毛澤東把這個問題提到無產階級專政還是資產階級專政,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樣的政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