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曾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表達過類似的思想,最為黨內所熟知的,就是1957年年初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月18日,他在會議發言中說,1956六年經濟建設成績是主要的,但財政和信貸方麵多支出了近30億元,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供應都緊張。然後他提出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以保持經濟穩定的思想,並且主張,為了防止建設規模超過國力的危險,應該注意的幾點:一、財政收支和銀行信貸都必須平衡,而且應該略有結餘。二、物資要合理分配,排隊使用。應該先保證必需的生產和必要的消費,然後再進行必需的建設。三、人民的購買力要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必須同能夠供應的消費物資相適應。四、基本建設規模和財力物力之間的平衡,不單要看當年,而且必須瞻前顧後。五、經濟建設規模要考慮到農業的結束力,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經濟建設的綜合平衡思想。
陳雲認為,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經濟穩定極為重要。建設規模超過國家的財力物力,就是冒進,就會出現經濟混亂;兩者合適,經濟就穩定。然後他說:“如果保守了,妨礙了建設應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糾正保守比糾正冒進要容易些。”為什麼呢,因為物資多了,增加建設是比較容易的;而財力物力不夠,把建設規模搞大了,要壓縮下來就不那麼容易。
社論那種話中有話的暗示,不免會給陳雲造成很大的壓力。
進入1958年,批評反冒進的鬥爭升級了。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召開的一係列會議上,周恩來、陳雲受到了點名批評。
1958年1月3日和4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開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部分中央領導和華東五省一市的第一書記。毛澤東在會議發言中指名道姓地批評了對1956年反冒進負有責任的周恩來等人。並說:批評右傾保守,就很舒服,愈批評愈高興,要愉快地批評右傾保守。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毛澤東在南寧召開會議,參加的有部分中央領導人和九省二市的黨委書記。1月11日後,毛澤東發言說,不要提反冒進這個名詞,這是政治問題。一反就泄了氣,6億人一泄了氣不得了。如果當時不提反冒進,隻講一個指頭長了瘡,就不會形成一股風,吹掉了多快好省、四十條綱要、促進委員會這三個東西。這些都是屬於政治問題,而不屬於業務問題。他還說,反冒進首先沒有把指頭弄清楚,十個指頭隻有一個長了瘡,就隻講一個長了瘡的指頭。十個指頭問題要搞清楚,這是關係6億人口的問題。究竟成績是主要的還是錯誤是主要的?是保護熱情,鼓勵幹勁,乘風破浪,還是潑冷水、泄氣?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曆史上吃過大虧,教條主義就是這樣的。
在這次會上,針對反冒進的人所持的保持綜合平衡以防止冒進的理論,毛澤東還講一大段哲學,說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過渡的;不平衡才是絕對的。平衡是革命的平衡,是積極的平衡,不是消極的平衡,不是保守的平衡。
為了給這個積極的平衡作注,1958年2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社論,指出:“不斷地提高落後的指標和定額,使它適應於先進的指標,向先進的定額看齊,這是積極的平衡……總是企圖壓低先進的指標和定額,使它遷就落後的指標,向落後的定額看齊,這是消極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