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天安門風雨見證!如磐夜曙光在前(21)(2 / 3)

北平地下黨學委,不論南係還是北係,都不支持“反饑聯”的決定。蕭鬆、馬句、宋柏回憶說:“事情發生後,蕭鬆同誌立即把這事情的經過向南係學委袁永熙、王漢斌同誌作了彙報。他們作了研究,認為根據群眾臨時動議,作出這個決定是不策略的……但考慮群眾已經通過決議並已宣布出去,不好硬性改變群眾的決定,因此決定先看一看,根據情況的發展再作決定。”北係領導大學工作的同誌也認為這是很不策略的,“當時誤認為是南係黨組織的決定,後來知道南北兩係黨組織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是一致的,才消除誤會。但這一號召已公開宣布,並得到多數同學擁護,於是決定盡可能說服情緒激昂的同學,避免流血事件。”

“反饑聯”發出“六二”號召後,國民黨最高領導連日召開“官邸會報”(中央黨政軍聯席會報)研究對策,決定乘此機會對學生運動來個大鎮壓,為此,作了緊急部署,製定了《“六二”鎮壓方案》,布置了一次全國性的大逮捕,即“六一大逮捕”。

北平行轅和北平警備司令部5月26日接到“官邸會報”緊急密電後,也加緊部署鎮壓“六二”措施。

“五二”遊行後,北平當局實際上已開始了對進步學生的鎮壓:

5月22日下午,軍警憲特2000人包圍朝陽學院,闖入校內瘋狂毆打學生,開槍打傷學生11人,抓走學生十多人。

同一天,北大工學院十幾個學生回母校(市立四中)與同學開座談會,宣傳反內戰反饑餓;大批武裝警察立即包圍會場,把十幾個學生逮捕並捆綁起來。四中學生奮力保護被捆綁起來的北大學生,不讓警察帶走,四中一個學生被警察的刺刀紮傷。“反饑聯”、北大工學院和四中當局派人到現場交涉,被捆綁的學生要求北平市長何思源親自為他們鬆綁。經“反饑聯”抗議交涉和四中學生堅持鬥爭,當天傍晚,北平市政府一位秘書主任拿著何思源的名片,代表市府向被捕學生道歉,給他們鬆了綁,並答應慰問受傷學生。為了抗議軍警的暴行,本擬在22日休止罷課的清華、北大、中法等校學生,宣布繼續罷課,一直到5月26日才宣告休止罷課,以準備迎接“六二”反內戰日。

北平國民黨、三青團加強了鎮壓“六二”的輿論準備。他們散布謠言,胡說什麼中共地下組織要搞“三罷一慘”的暴動;還說什麼“共產黨北方局為策動暴亂,已撥款一億五千萬元,分別交清華等校,犒賞參加遊行的同學(每人)五萬元,熱心工作者每人十七萬元。”(中央社)5月26日,北平各報刊登了北平警備司令陳繼承致各校校長函,說什麼“學生決定‘六二’遊行,與本部繳獲中共地下工作路線、綱領(按即所謂‘三罷一慘’)之情報吻合”,嚴禁學生罷課遊行,不服從者“依法嚴辦”,表示將對“六二”活動進行血腥鎮壓。北平當局還在清華等許多學校的校門前張貼了《戒嚴法》;北平宵禁提前到每晚10時;午夜,全市突擊清查戶口。

在北平警備司令部緊急部署鎮壓“六二”措施期間,“反饑聯”正忙於組建華北學聯:5月24日,“反饑聯”執委會詳細研究了華北學聯的章程與組織細則;27日,通過了章程草案和工作細則的建議。30日前,平、津、唐各校學生自治會的代表討論和通過了章程草案和工作細則,並選出華北學聯的代表。30日,又舉行了華北學聯第一屆代表大會,推選了華北學聯執委委員,組建了執委會,從而完成了華北學聯的組建工作。

在這期間,燕京、清華、北大、藝專、師院、中法、南開和北洋等校教職員586人簽名,於5月27日發表的《呼籲和平宣言》,對於時局的指陳,危機的論述,語重心長,可謂一字一淚。5月30日,北大清華教授102人簽名發表《為反內戰運動告學生與政府書》,讚揚北平大中學生在“五二”遊行中“情緒熱烈,精神勇敢,行動嚴整而有規律,至其動機天真純正,誠如胡適先生所指出,尤值得予以同情,而不容稍加曲解或誣蔑。”但是,他們並不理解愛國師生的一腔愛國熱情,不辨黑白地說道:“近來有人喊出六月二日為全國反內戰日的聲音……我們一方麵對於運動表示同情,但另一方麵又感到事態險惡……親愛的同學們,允宜慎思明辨,穩健以行,國民黨當局則應深切省悟……今竟縱任暴徒凶毆,動員憲警逮捕,喋血於都市,逞威於青年,並進而禁止請願,封閉報館,自亂法紀,自毀道德,民主何有?憲法雲何……此後務以切實製止一切類此的暴行。”

由於在華北學聯組建過程中,各校派到“反饑聯”中的地下黨員、民青成員做了細致的說服工作;也由於教師的勸說;特別是北平當局決心殘酷鎮壓“六二”遊行的險惡形勢已十分明顯,因此,華北學聯召開了緊急會議,對“六二”反內戰日的問題重新作了討論,終於根據地下黨的指示,作出了相應的決定:取消“六二”遊行,隻在校內開群眾大會,舉行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