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劇專學生自治會監事會主席欒仁福和周西(劇專新青小組負責人)到中大參加學聯召開的各校代表會議,當中大學生自治會王世德、朱成學等問到劇專是否參加第二天大遊行時,欒仁福介紹了劇專大辯論的情況,這時,朱成學說:“我們熱切地希望劇專同學能參加遊行,有些同學不同意某個口號,他可以不喊,但也不能因此而不許別人喊。”周西回校後,徹夜未眠,他感到下午的表決結果顯然是某些人威脅造成的;為了改變局麵,爭取主動,他連夜起草一份“堅持要求參加遊行”意見書,轉達學聯對口號問題的意見,發動同學簽名,要求召開學生大會;大會表決“同意”,並決定由監事會領導遊行。這時已是5月19日晚11點多了。
幼專、語專兩校學生在校方的阻撓下臨時退出了遊行。
京滬蘇杭會師南京:決定舉行聯合大遊行
上海的交大、複旦、暨大、同濟、上醫、音專、吳淞商船學校、幼專,杭州的浙大、浙大研究所,金華的英士大學,蘇州的社教學院、蘇高工建訓班等院校學生代表先後到達南京。英士大學學生300人17日抵京,上海、杭州、蘇州的代表19日下午6時到達。滬杭代表抵京時,中大學生自治會派汽車和學生代表30餘人赴火車站迎接。
19日下午7時,京、滬、蘇、杭四區16所專科以上學校代表舉行聯席會議,主要議程是:五二遊行請願有關事項。參加會議的有:中大(王世德、朱成學、王安民),金大(蕭端清、王昭修、鄧鴻舉),音樂院(廖一鳴、謝成功),交大(葉公毅),複旦(王漢民),暨大(戴文坡),同濟(黃仁端),上醫(汪無績),音專(張民權),吳淞商船學校(王夷白),幼專(駱原濟),上海機械學校,蘇州社教學院(李明杠、傅世璜、強國瑞),蘇高工建訓班(顏秉瑜),浙江大學(楊正衡),浙大研究所(曾守中),英士大學等22人;會議由朱成學主持。
這是一次在險惡形勢下的決策性會議,朱成學首先說:“現在形勢十分險惡,但我們認為,政府采用高壓政策,並不表示它的強大,而是暴露了它的虛弱。中大第八次係科代表大會已通過決議,按原定計劃於明天舉行遊行,希望各校采取一致行動,舉行聯合大遊行。”不少學校代表表示讚同,但少數學校代表沒有參加遊行的思想準備,因為他們是作為自己學校學生代表晉京請願的,在校時並沒有明確到南京參加遊行示威,他們擔心如果參加遊行示威,校內三青團勢力會以此為借口進行挑釁,奪取中間勢力。這時,李明杠代表蘇州社教學院說:“我們在校雖未明確要參加遊行示威,但我們同意中大、金大要搞聯合大遊行的主張,因為遊行也是請願的一種方式,並不違背學生大會的決議。”這樣,會議通過20日舉行聯合大遊行的決定。接著,中大代表提出遊行總口號為“反饑餓、反內戰大遊行”,金大代表讚成這個總口號。但是,滬、杭、蘇三地學校沒有在學生中討論和通過“反內戰”口號,因此,有些代表擔心以“反內戰”作為總口號,不利於團結群眾,爭取多數,而且不合民主程序。這個問題爭論相當激烈。李明杠代表蘇州社教學院發言,說:“我們社教學院學生大會雖然隻通過反饑餓的口號,但是,饑餓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國民黨發動內戰,要反饑餓就必須反內戰,我們相信大多數同學的覺悟,是會擁護和追認我們的正義行動的。因此,我們讚成提出‘反內戰’這一口號。”經過協商,會議接受了上海高校代表提出的意見:遊行的總口號定為“挽救教育危機”,而在宣言內容和具體口號中提“反內戰”。這次會議作出了下列重要的決定:
一、遊行名稱:京滬蘇杭區十六專科以上學校挽救教育危機聯合大遊行。
二、聯合請願之原則:
1.全國教育經費需(增)至總預算15%;
2.五月份學生副食費應增至10萬元;
3.專科以上學校應一律享受公費待遇;
4.提高教職員工研究生待遇或生活津貼,並按照物價指數逐月調整;
5.請政府直接指撥充足外彙交各學校訂購圖書儀器及科學器材,並簡化向外國訂購之手續。
聯合請願原則除一般性外各校可有特殊性之要求,但該特殊性之要求應由提出的學校負責。關於各校特殊要求由“京滬蘇杭區十六專科以上學校挽救教育危機聯合會”以書麵向當局提出。
三、遊行請願程序:主席團先到教育部請願,再返中大參加大隊,9時半到參政會,再去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