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幾乎每天日軍的演習隊伍都要從宛平城穿過,無人阻攔,無人過問。宛平城變成了日軍通向軍事前沿的“安全走廊”。
日寇與29軍的衝突也隨之增多,兩國軍隊的關係呈現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緊張的趨勢。
盧溝橋上的石獅處在動蕩、浮躁的氛圍中。它們瞪大了眼睛,那表情不僅僅是憤懣、驚異,還有一種等待。
等待什麼呢?
夜風傳來低緩的濤聲絮語,它串起夜色的神秘與朦朧。
這一次日軍的軍事演習是空前的。
參加演習的部隊近一萬人,假設進攻目標為北平。盧溝橋、宛平城則是重點攻擊點。演習範圍達四萬平方公裏。
鬼子兵是一群凶殘的土匪,對演習地域內的老百姓、莊稼、建築物任意摧殘、破壞。小糧、台潞至河台一帶剛剛熟透的棉花和小紅門附近的白菜全部被踏毀無遺。還沒有成熟的高粱及其他莊稼被日軍勒令全部砍倒;農民的不少房屋也被毀壞了;有五個收莊稼的農民因為不識字誤入日軍警戒線,凶暴的鬼子便用蘸水皮鞭將他們抽打而死……
世界變得殘酷了,夏日的窗外有一股寒風唱著隻有它自己才懂的歌。
多少女兒沒有回家,爸爸出門去尋找……
日軍演習隊伍在經過朝陽門時,橫行霸道,雞狗豬鴨統統被槍殺。有的鬼子衝進居民的家裏逞凶。
一個11歲的女孩看不下去了,大聲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口號是她從爸爸、媽媽那兒學來的,他們每天夜裏都在家裏這麼喊著。
幾個鬼子聽見了,上去就把小女孩抓小雞似的抓起來,痛打一頓。
他們怒向小女孩:還罵不罵皇軍?
小女孩又喊了一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鬼子便把小女孩扔進了隆隆行進的坦克履帶下,立馬就碾成了肉泥……
民眾在哭泣!
北平在呐喊!
盧溝橋卻沒有流淚。隻是那些石獅子閉上了雙眼。
一個鬼子兵望著隆隆的坦克履帶,得意地說:我最高興聽到戮殺中國人時發出的哭喊聲。
不,他說錯了。履帶是碾不碎小女孩的怒罵的。聽,全中國都在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黃河和長江一齊在怒吼!
戰備!戰備!
日本的“求和”“讓步”政策隻能是一個階段的權宜之計。
果然,日寇不再主張對華北實行“自治”了。用日本參謀本部的話說,在對華北“經過最大的忍耐後,準備給予致命的痛擊”。
帶血的牙齒露出後終於使那張笑臉變得扭曲了。
這應該算是很權威的說法了――1937年初夏,日本駐華武官嘉多城一少將,中國駐屯軍參謀和知鷹二中佐,關東軍參謀大橋熊雄少佐向參謀本部彙報工作時,這樣說:
“認為在華北由於我方讓步,即可以消滅抗日政策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最有利的時候也隻不過是暫時的現象。蔣介石政權無論表麵上或實際上,正在堅決抗日的大方針下加強內部、充實軍備、依靠歐美,以及積極促進南京和華北的一元化。日本應對此有明確的認識……應銘記不論在任何場合,采取軟弱政策的結果,隻會使現在的形勢逐步惡化。”
這話是針對林銑十郎內閣講的,因為“讓步”政策是這個內閣實施的。其實,真實情況是:林銑十郎內閣在推行“讓步”政策的同時,一刻也沒有放棄血淋淋的戰爭屠刀。即使這樣,日本國仍然嫌他“軟弱”,宣布他的對華政策已經過時。
林內閣被迫在1937年5月31日辭職。
四天後,即6月4日,新組閣的近衛文磨內閣宣布成立。這是個轉折點。從此,日本對華政策便正式進入了以軍事侵略為主的時期。
近衛文磨,這是個戰爭魔王。他的所有工作都放在一個立足點上:
戰備!戰備!
他在發表了就職演說後,就中國問題專門發表了談話,其內容概括起來就惡狠狠的一句話:必須征服中國!
永定河畔,一堵殘牆倒了。
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年代遺留下來的殘骸。它倒了,在槍聲還未響起的時候就倒了……
曆史就是這般沉重而空虛。
“寧為戰死鬼,不當亡國奴”
距離盧溝橋事變隻剩下不足一個月時間了。
當然,那時候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未卜先知地知道後來有個“七月七日事變”。但是,置身在盧溝橋畔的人們都有一種感覺:說不定哪一天要出什麼事的。
日本鬼子的一連串的異乎尋常的動向使中國人有了這種預感。作為軍人,29軍的指戰員們不得不從這時候起以臨戰的姿態出現在北平以南的盧溝橋頭。
從6月初開始,他們加強了對北平市區、郊區的巡邏和城門的守衛。在盧溝橋一帶設了陣地,也增加了兵力;
從6月26日起,他們對北平實行夜間特別警戒,由37師師長馮治安負責指揮。這當然是宋哲元的決定了;
也是從6月下旬起,宋軍座指示將盧溝橋和宛平城作為重點防守陣地。219團駐守在宛平和長辛店地區,其中,第3營被指定為加強營,專門負責守衛宛平城和盧溝橋。
其實,金振中營長在頭年春天就駐守在此地了。他們對這裏的地形地物、風土人情都比較熟悉,心中有數。眼下,擔負了特殊的任務,金營長深感肩頭的擔子很重,他按照預定的防禦計劃,將部隊進行了臨戰部署。
全營共六個連隊,計1400餘人:四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兩個輕重迫擊炮連。
金營長對兵力的部署如下:
鐵路橋以東及其以北是重點防守地域,將戰鬥力較強的11連置於此處;
12連負責防守宛平城以南的地方;
9連駐紮在宛平城內;
10連集結在盧溝橋西首大王廟內,為全營的預備隊;
重迫擊炮連配置於鐵路橋西頭,負責殲滅日軍的戰車和密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