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黨擴大組織,團中央規定:年過20歲的團員全部介紹入黨(仍可兼團員);年過23歲的團員,全部脫離團組織;不到20歲,但較精幹的團員,也可加入共產黨。這樣,團地委將一大批團員輸送到黨內,使黨的隊伍迅速擴大。至1927年初,北京的黨組織達50個支部,796名黨員。
“三一八”慘案後,以左派麵貌出現的北京國民黨新右派的活動猖獗起來。它以戴季陶主義為理論武器,以“舉起左手驅逐共產派,舉起右手打倒反動派”為工作原則,進而提出反共、反階級鬥爭的口號,背叛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破壞國共合作。因為新右派曾激烈地反對過老右派,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曾一度為其蒙蔽,於是新右派成立了所謂中山主義大同盟,鼎盛時居然達到500餘人。很顯然,不戰勝新右派,北京國共合作的局麵就難以維持,國民革命任務的完成就要受到影響。因此,“三一八”慘案以後,北京團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協助黨同新右派進行鬥爭。當時,共產黨北京地委開展國共合作的機構是國民運動委員會,團地委書記唐從周是這個委員會的委員。經黨、團組織研究,確定了聯合國民黨左派共同向新右派進攻的正確策略。根據這一策略原則,共青團員和共產黨員一起積極活動,於同年9月將實踐社、新軍社、四川革命青年社、新滇社、瓊崖協進社、瓊島魂社、中山學社、革新社、新中學會等九個青年左派團體聯合起來,組成左派聯席會議(簡稱左聯),使之成為國民黨左派團體的核心。黨、團組織不失時機地領導左聯舉起反對新右派的旗幟,通過國民黨的各種會議和印刷宣傳品等方式,揭露戴季陶主義的反動本質,撕下新右派的假左派麵具,展示其背叛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嘴臉。原為新右派所蒙蔽的大部分青年,紛紛猛醒倒戈,加入左聯。中山主義大同盟因內外交困,不久便自行瓦解。接著,在1927年1月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第三次改選中,團組織根據黨提出的將“黨(國民黨)權交給左派”的口號,在青年中進行了大量的組織和教育工作,結果大獲全勝,市黨部九個執行委員中,新右派隻占一席。北京17個國民黨區黨部的改選中,新右派也遭到慘敗,51個委員中,一個新右派分子也沒有。這時,國民黨員也從“三一八”時的2200人,發展到4300餘人。
革命先烈慨然赴死,反帝烈火燃遍中華
李大釗在“三一八”請願時,走在最前麵。以致頭部和雙手負傷,並曾一度被捕,因回答機警得脫後,仍然不顧危險,鎮靜地指揮群眾撤退。趙世炎、陳喬年也勇敢地領導了這場鬥爭,陳喬年也負了傷。由於共產黨人與群眾同生共死,所以群眾事後並無怨言,反而與黨的關係更加密切了,誌願在黨的領導下繼續鬥爭。
“三一八”當晚,李大釗立即召開黨和團的會議,布置如何慰問傷者,追悼死者,如何揭露段祺瑞的凶殘,把鬥爭進行到底。
慘案發生後,段祺瑞當天即發出指令,顛倒黑白,胡說李大釗等“假借共產學會,嘯聚群眾,屢肇事端”,今又“率領暴徒數百人,手持槍棍,闖襲國務院,潑火油,拋炸彈,手槍木棍叢擊軍警,各軍警因正當防禦,致互有死傷。”(《申報》1926年3月21日)。段祺瑞的無恥誣陷,立即引起社會輿論的譴責。“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魯迅痛斥了劊子手,他滿懷義憤,寫了許多精彩的雜文,悼念革命者,揭露反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