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作華下令郭軍停戰後,隻有少數官兵仍在抵抗,絕大部分郭軍官兵均向奉軍投降,12月24日晨戰鬥基本結束,奉軍反敗為勝,郭軍除在山海關的第五軍外,或降或逃,徹底瓦解。第五軍魏益三部後來改編為國民軍第四軍,完全脫離了奉係。
12月24日晨,郭鬆齡夫婦逃離新民時,因為郭妻韓淑秀等不會騎馬,隻好乘坐民間大車。奉軍得知郭鬆齡夫婦逃跑後,王永清騎兵團立即派人追擊。由於大車速度很慢,故騎兵很快就追上了他們。郭鬆齡夫婦見追兵越來越近,不得不下車躲入距新民西南幾十裏路的小蘇家屯村中農民菜窖之中。王永清追進村中後進行搜尋,農民在槍口威逼下,供出了他們的藏匿處,郭鬆齡夫婦遂被俘。
張作霖得知郭鬆齡夫婦被俘後,立即派衛隊團團長高金山前來,讓他將郭鬆齡夫婦押解到奉天。當時,張作霖十分得意地對左右說:“老天有眼,總算把郭鬼子捉住了。把他押回來,我要當麵問問他為什麼要反對我。”不料,高金山在押解途中將郭鬆齡夫婦槍斃了。據說,這是楊宇霆假借張作霖的命令,要高金山這樣幹的。張作霖得知後很感掃興,曾追問楊宇霆為什麼要這樣做。楊宇霆狡辯說:“郭鬆齡造反,骨子裏很複雜,牽扯的人很多,大帥您老人家問完了很難辦。再則,解省途中,萬一發生枝節,被日本人劫持,或者遇到郭的叛軍把他搶走,都有可能,到那時悔之晚矣。三則郭鬆齡一死,他的心腹部下就死心蹋地了,對於我們收編郭軍也可快一點。”其實,楊宇霆是心懷鬼胎。他最恨郭鬆齡,必欲置郭於死地,但他知道郭鬆齡與張學良的私交極深,惟恐張學良救郭,故先下手為強。楊宇霆事後曾直言不諱地對人說:“漢卿和郭鬆齡那麼要好,那麼信任,到時一拖延,郭也許死不了,那可就要我姓楊的性命了。”但張作霖不知楊宇霆的真正心思,認為他說得有理,便不再追究。
事實上,張學良當時確有救郭鬆齡夫婦之心。他在興隆店的火車上聽說郭鬆齡夫婦被俘後,也怕他們遭毒手,便連忙讓秘書處處長擬電稿,令部下將郭鬆齡押送到他自己的司令部來,然後將他們釋放。張學良曾對劉處長說:“郭鬆齡是個人才,為國家著想,我要把他送到國外去深造。”但是,張學良的電報還未發出,郭鬆齡夫婦就遇害了。
郭氏夫婦被殺後,屍體被運至沈陽,放在小河沿示眾。張作霖、楊宇霆還命人將郭氏夫婦的“罪行”和屍體照片,印成文件發給奉軍各部傳閱。據說,文件送到張學良手中時,張學良十分悲痛,忿忿然地在文件上批了“以火焚之”四個大字。心中對楊宇霆公報私仇的做法十分憤慨。張學良後來殺楊宇霆,與此事不無關係。
第十二節 張作霖:安國乎,禍國乎(六)
別出心裁的“善後”
從11月23日開始,到12月24日為止,曆時一個月的郭鬆齡倒戈反奉事件,最終以郭鬆齡的完全失敗而告結束。
究其原因,從客觀上看,首先,是由於日本的幹涉。盡管在開始的時候,日本政府采取騎牆觀望態度,但在郭鬆齡取得連山大勝之後,日本因擔心張作霖的倒台使它的侵略利益受到損害,終於站到張作霖一邊,從而使力量對比的天平開始向張作霖一邊傾斜。當年,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向導》曾分析說:“郭鬆齡之敗,非敗於張作霖,乃敗於日本帝國主義。”
其次,郭鬆齡倒戈前建立的郭、馮、李三角同盟很快就因利益衝突而瓦解。郭鬆齡和馮玉祥事先雖然簽訂了秘密協議,但郭鬆齡舉事後,馮玉祥的國民軍不但采取袖手旁觀的態度,未給郭鬆齡以任何實際援助,而且還違反約定,乘機奪取李景林的地盤。李景林反張本來就不堅決,他之所以參加“三角同盟”,完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避免為馮、郭所吞並。郭鬆齡舉事後,國民軍仍要奪他的保定、大名地盤,使他十分惱火。再加上李景林的父母均在奉天城,他們在張作霖的指使下,對李景林做了工作,李景林遂改變態度,由反奉變為擁張。他不但釋放了被郭鬆齡扣押、由他負責看管的20多名奉軍軍官,而且以武力威脅郭軍後方,郭鬆齡被迫分兵把守山海關。盟友在背後插刀,郭軍變成了孤軍奮戰,最終敗亡。
此外,主觀上的原因更為複雜。
第一,郭鬆齡舉兵倒戈,不管其動機如何,就其實質而言,無疑是一次軍事投機。盡管許多人都認為,郭鬆齡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影響,是為了反對軍閥專製而毅然舉義的,但從他發難的整個過程來看,郭鬆齡的政治主張是含糊不清的。與其說是要反對軍閥政治,不如說他隻是對張作霖、楊宇霆的排擠壓迫的一種反抗。他采取的反父不反子和“清君側”的做法,盡管也可看成是一種策略手段,但它畢竟反映出郭鬆齡的矛頭所指並非整個軍閥專製製度。即便郭鬆齡的倒戈帶有某種進步性質,這也隻是停留在郭鬆齡和少數親信的腦子裏,絕大多數郭軍官兵根本不明白。郭鬆齡並沒有作政治動員,使官兵們了解舉事的政治意義,相反,他是一方麵假借張學良的名義,一方麵靠軍隊紀律,連騙帶壓,驅使大多數官兵走上戰場。此外,郭鬆齡起事匆促,未作周密細致的準備;企圖利用對方毫無思想準備突然襲擊,僥幸取勝,這些也都反映了倒戈的軍事投機性質。一旦他所能暫時利用的有利條件喪失,迅速崩潰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舉事以後,郭鬆齡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麵犯了一係列重大錯誤,這也是導致他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灤縣舉事之初殺薑登選,其心胸狹隘使郭軍許多官兵產生自危感。郭軍占領錦州之後,郭鬆齡又下令休整數日,沒有乘勝前進,實際上貽誤了戰機,是軍事上的一大失策。此外,在占領錦州前後,原屬奉係的熱河都督闞朝璽及湯玉麟、於琛徵等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和利益,對奉張發生動搖,願同郭鬆齡建立聯係。闞朝璽還派他的參謀長邱天培來到郭軍中,與郭鬆齡接洽,並提出了闞的條件。但郭鬆齡對此事的處理卻極不慎重,未能認真考慮他們的要求,實際上是將其拒之門外,喪失了一個分化奉係的好機會。結果,闞朝璽等人巴結不成,最終仍站到了張作霖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