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是皮膚損傷愈合過程中,膠原合成代謝機能失去正常的約束控製,持續處於亢進狀態,以致膠原纖維過度增生的結果,又稱為結締組織增生症,在中醫上稱為蟹足腫或巨痕症,它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常有痛癢,或無自覺症狀。
疤(瘢)痕疙瘩大體可分為原發型和繼發型兩大類。原發型疤(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後,初起小紅點伴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有索條狀、蝴蝶狀、圓形、不規則形等。繼發型疤(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瘢痕疙瘩,又分為:痤瘡性疤痕疙瘩和疤痕癌。多因燒燙傷、創傷、座瘡、感染化膿或因采用手術、激光、冷凍、植皮、激素藥物封閉後都會引起受損組織過度增生和皮下組織破壞變性,凸出皮膚,色紅或暗紅伴癢或刺痛,部分有明顯向外延伸的毛細血管,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後症狀有加重傾向。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馬齒莧200克。
“用法”將藥研為細末,加清水2000毫升煎煮後倒入盆中,待藥液溫度適宜,洗瘢痕處。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功能”解毒、斂瘡。
“主治”適用於瘢痕疙瘩伴癢痛者。
“提示”藥溫不宜太高,以免燙傷皮膚。堅持治療。
療方2
“成分”蘇木30克,紅花、木瓜、川牛膝、川芎、蛇床子、木賊草、荊芥穗各12克,地龍15克,地膚子21克。
“用法”將藥裝入幹淨紗布袋紮好,加入清水一小臉盆,水開後,繼續煎煮30分鍾,倒入幹淨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最後將藥袋壓成扁平狀放在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1劑可用2~4次。再用時可將原藥水加少量水,繼續煎煮,如上法用之。15日為1療程。
“功能”活血消瘢。
“主治”適用於手術後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