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又稱紅色粟粒疹,是由於表皮被汗液持續浸漬,滯留在汗腺管內,致使汗液不能通暢的向外排泄而形成的小疹。是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本病多發於額頭、脖子、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症狀見:開始皮膚發紅,繼而出現粟粒大小的丘疹和水皰,密集成片,有刺痛和瘙癢感。藥浴療法效果顯著。
(一)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藿香、佩蘭、野菊花各20克,枇杷葉60克,滑石30克。
“用法”將藥加適量清水煎煮至2000毫升,然後再兌入清水1倍洗浴。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
“功能”清暑、化濕、解毒、止癢。
“主治”適用於痱予初起暑濕盛者。
“提示”治療時使皮膚皺褶處展開,讓藥液充分接觸。
(二)局部藥浴療法
“成分”黃柏、徐長卿、野菊花、地膚子各30殼,明礬1克。
“用法”將藥加入清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後過濾去渣取液,洗滌患處或濕敷。每日2~3次,每次5~10分鍾;或取200毫升加金黃散15克調勻,外擦患處,每日3~4次,3日為1個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可愈。有效率為100%。
“功能”清熱燥濕。
“主治”適用於痱子及暑癤患者。